随笔晋级积分 盘活写作热情
文 |康磊
在我所带的班级,每一届学生中,我都开展随笔写作训练,同时,以积分晋级制来对学生进行评分,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每接手一届新生,在开学后第一周,我就给学生提出语文学习上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有自己专门的随笔练习本,并坚持天天写随笔。
其实,我们的随笔就是以日记的形式来写的,但我不把它叫做日记。这也是避免时间长了,初中的学生会以“侵犯隐私”之类的说辞,来找理由不写。
我们命名为随笔,最大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放手写。既然叫做“随笔”,就意在随意而写,不必在意形式、体裁、内容等要求。
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来自百度百科)
新升七年级的学生,要从小学尽快过渡到初中的状态,我通常会把学生当作初次开始写作,这时候在作文上的要求,重要的方面就是放手写,写放胆文,不能有过多的限制。
整个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我都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为核心原则的。
我告诉学生:我们写随笔,是每天一记,虽然形式是以日记体的,但除了可以写每天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真实生活外,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创意、想象等内容,也可以写到随笔里。
我告诉学生最重要的写作原则是:我手写我心,用平常话写平常事。
每天交上来的随笔,我会当天批改完毕,并及时反馈,或是在当天的语文课上朗读表扬点评,或是找到写作者当面交流。
写得特别优秀、有趣的文章,我还会发布到我的微信公众号里,向社会展示。
慢慢地学生也不以写作随笔为重要的难事,甚至在以小组轮流交的时候,自己写好了,不该自己交时,也主动交上来,让老师批改。
我相信,这样的学生把写作随笔当作一件乐事,也当作与老师交流互动的重要算途径了。
我们每一篇随笔都要评分的。
起初以5分为满分,后来经过几次考试,学生也渐渐明白初中作文的要求了,在做随堂练习时,我们就以平时考试大作文的要求来写,以50分为满分。
每个月,我们都会对每个学生的随笔进行统计后合计,按照分数高低赋予不同的级别称号。
我借鉴了古代科举制的名称对学生积分命名,从100分童生、200分秀才、300分举人……一直到3200分文曲星,为学生设计了像游戏通关一样的阶梯进步通道。
每月底,我们在语文课上隆重给达到一定级别的学生颁发晋级积分卡,当月最高级别的学生还会获得一项奖励:与康老师合影。
通过这样的评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即使在学习任务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仍有十几名学生坚持写随笔,他们说:老师,我们还等着晋级呀!
苏成亮同学一个学期下来,就达到了2061分,我颁发给他“写作小詹士”的称号晋级卡,还与老师合影,在家长微信群里表扬,一时间成为班级同学羡慕的对象
更有趣的是,由于之前惩罚学生写小乌龟的故事,学生开始效仿写想象作文,班级半数以上的学生写起了想象作文,写起了连载。
要放年假了,几个学生跑到的办公室问:老师,假期里还让写随笔吗?
我说:假期了,可以歇一歇。
不,我们还想写,加分吗?他们关切地问。
为了不打消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说:行,只要你们乐意写,就写,开学后,我批改加分。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13条中说: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可以说,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根据学生对教师所给的评分所抱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准确无误地作出结论,断定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如何,是否相信和尊重教师。
就整个随笔写作的过程来说,还有很多需要完美的地方,但就这种方式的评分来说,从最终达到的激励效果来说,我还是满意的。
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我让学生写随笔,给他们的随笔评分,不只是评分,也不只是为了结果,我会配合课堂宣读表扬、颁发晋级卡、微信群展示表扬、微信公众号发布等方式予以鼓励,这就不是“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
同时,在与学生交流随笔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相信信任的关系,学生时常拿着随笔向我展示,请我批改,他们相信我会给予满意的分数。
通常情况下,我也会就学生的写作基础、写作态度,给出合适的分数,并在批语中说明理由,写上激励的话。
这样的积分晋级制,盘活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成为我的班级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我们还将继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