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哈桑对阿米尔少爷一生的追逐。在哈桑眼中,阿米尔是他永远不会抛弃的朋友,为他,可以历尽千难万险;为他,可以舍去一切去守护。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买了许久,才把它翻开。期间看了几十页,又放置一旁。直到最近,再次拾起,便不忍放下。尽管这本书已出版好久,畅销好久,评论也不可胜数。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仍想写点什么。算是看完一本书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看书写文的一种督促。
想到阿米尔和哈桑,似主仆,又似玩伴。脑子里浮现出许多人物。最初,想到的是大雄和哆啦A梦,两个人相互陪伴成长,一个是另一个的守护神和智囊团。继而又想到迅儿哥和闰土,这也是一对玩伴似的主仆。他们也一起成长,一起分享新奇的世界。然而,哈桑和阿米尔却又有所不同。他们可以像前者那样,守护着他的玩伴,也可以像后者那样,共同玩耍,似友似仆。可是,我们知道,身份的悬殊抵不过内心的不平,阿米尔喜欢哈桑,但又以和他做朋友为耻。他从来不肯承认哈桑是他的朋友,也从不肯带哈桑和他的其他朋友一起玩耍。
对于哈桑,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忠实的朋友,在他心里,阿米尔是他的全部,为他,千千万万遍。看书时,也曾一次次幻想,身边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朋友,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他忠诚,诚实,一心为朋友,从不有怨言。他的隐忍,毫无怨言,也许和他的身份地位、社会环境有关,但是什么也掩盖不了他美好的心灵和高贵的品质。哈桑也是个孩子,他也需要人疼,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他也有想要和拒绝的权利。但我们在哈桑身上,看到的更多是隐忍。书中有这么一小节,阿米尔问哈桑,向他身上丢泥巴。哈桑眼噙泪水,却不反抗,仍是一副无论你怎样,我都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的模样。是啊,我们又何曾不是阿米尔少爷,有时做错事情,心怀愧疚,看到对方还是一昧隐忍,呵护自己,那时恨不得对方打自己几下心里才痛快。可是对方除了付出还是付出,心甘情愿。哈桑真是一个难得的好朋友,怎样珍惜都不为过。
再看阿米尔,他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作者并没有把他美化,而是真实再现了人物本原,心灵本貌。他面对哈桑的复杂心理,他的懦弱自私,以及后来的赎罪,都是真实的。他既对哈桑怀有愧疚,又不愿放下身份,与他成为真正的朋友。有时,看到爸爸对哈桑的点点关爱还心生嫉妒。真是个跋扈自私的小少爷。可是,阿米尔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因身份地位而完全丧失了美好的心性。他也是爱哈桑的,只不过这份爱,被他的懦弱与稚嫩所埋藏了。
本书的前半部分,两个孩子一起放风筝,追风筝,共享成长的快乐。后半段,阿米尔为了赎罪,为了让自己的心灵不再受枷锁,他远赴险境,寻找哈桑的儿子,也是他的亲人——索拉博。本书题为《追风筝的人》,其实,追的不仅仅是风筝,而是阿米尔追寻勇敢、坚强与责任的过程。一个风筝连起了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也牵出了寻找索拉博,完成自我救赎,自我超越的另一层。
书中有很多地方令我震颤。阿米尔面对哈桑受辱而不敢上前时的心理。我们是否也有懦弱和胆怯的时候。当从拉辛汗口中得知,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时,书中父亲对哈桑的一次次关爱得到了解释,哈桑离开时父亲的嚎啕大哭也有了原因。想想,阿米尔的内心吧,是他赶走了哈桑,这个一直守护他,受他“欺负”的亲兄弟。还有,索拉博惧怕到恤孤院去,当得知不能去美国时,深夜自杀。这是一个孩子该承担的吗?这是怎样的环境让一个本该活泼开朗的孩子眼眸失去了颜色。多么可怕的一切。正如作者的初衷,在911事件之后,他只想展示一个真正的阿富汗,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阿富汗人民。有残酷也有美好……
文已至此,再让我们于心中默念“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