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国营造学社
特意查了下,营造是中国传统对建造、建筑工程及器械制作等事宜的称呼,最早出自《晋书·五行志上》,宋代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1919年,朱启钤受北洋政府委托,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赴上海出席南北议和会议,途经南京时,在江南图书馆发现了手抄本的《营造法式》一书,他产生了深入研究中国营造学的兴趣,于是他自筹资金发起中国最早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营造学社”。
关于“营造学社”的命名,作者引朱启钤自己的话说:“本社命名之初,本拟为中国建筑学社。顾以建筑本身,虽为吾人所欲研究者最重要之一端,然若专限于建筑本身,则其于全部文化之关系仍不能彰显,故打破此范围而名以营造学社。则凡属实质的艺术,无不包括,由是以言。”从朱启钤的描述来看,营造的范围比建筑大得多,包括了彩绘、雕塑、染织、髹漆、铸冶、砖埴等一切考工之事,简直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和了。
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一)一书中,认为建筑是属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美术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的学科,尽管当时还没有交叉学科和多学科渗透这些名词,但梁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与这些名词本质是一致的。朱启钤创建营造学社时,更不可能有交叉学科一说,但从他对营造学社的命名来看,他对建筑、社会科学与美术的互相交叉渗透的关系,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1929年,朱启钤向“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申请补助时,董事会成员之一周诒春认为营造学社缺少现代建筑学科的专门人才,遂专门跑到沈阳,劝正在东北大学任教的梁思成加入营造学社。刚开始梁思成还舍不得刚刚办起来的建筑系,但终被周诒春说服,答应考虑考虑。而当时梁、林二人的女儿梁再冰刚出生不久,林徽因也因劳累导致结核病复发(看来林徽因很年轻时就得了肺结核,终身未愈),正在北平养病,她的身体状况不适合东北寒冷的气候,这也促使梁思成不得不考虑回北平工作。
当然,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更重要的原因是时局不稳,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东北易帜,日本人对东北虎视眈眈,箭已在弦上。另一个原因是东北大学几位院长之间派系斗争激烈,校长张学良竟扬言要枪毙他们。梁思成虽未卷入其中,但对张学良的这种作风极其气愤。1931年9月,梁思成到营造学社工作,梁、林二人正式在北平安家。
书中没说梁思成是何时离开东北的,如果是1931年9月,那还真够幸运。就在这月,东北大学所在地沈阳爆发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朱启钤办的中国营造学社,正式成立于1930年,社员仅三十人,至1937年发展到八十余人,社员不领工资。社员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员组成:
1、财界和政界人士:他们主要直接从经费上或行政上支持学社的工作。
2、学术文化界人士:学社初创时,为提高知名度和声望,邀请了不少已享盛名的学者和文化界人士。
3、建筑界人士: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基本都加入了学社。
4、老交通系成员及社会名流:这些人大多与朱启钤有多年的交往,本人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学社的工作。
5、营造厂商:其中有三人是以古建专家的身份被邀请入社的。
6、外籍学者:有美国人,亦有日本人。美国人费慰梅是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在九一八事变后,三名日籍社员也先后离开了学社。
之所以要招众多官僚、资本家入社,作者解释了其必要性,朱启钤考虑很周全,当时战乱年代,国民政府不可能对学社这样的学术团体提供经费,只能从资本家们那里去化缘。同时,当时治安极差,外出调研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全赖地方政府保护,每次外出,朱启钤通过学社里的党、政头面人物提前向地方打招呼,每到一处都由各县县长、教育局长亲自接待,并派向导,必要时还派保安人员护送。从这里看出乱世之中,想安心地做学术研究也是多么不容易。
学社的研究工作分文献和实物调查两方面进行,在组织机构上分“文献”和“法式”两级,梁思成为法式组主任,刘敦桢为文献组主任。学社早期工作注重于文献方面,中国几千年文化,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却仅有两本关于建筑技术的书: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因为两部书专业性很强,一般人看不懂,而普通匠人又不识字,有关的营造术语均口口相传,千年以来不断演变,致使书中的术语已经无法解读。鉴于此,梁思成认为《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更接近现代,应当先从解读该书入手,他还认为,研究建筑史,应首先对古建筑进行实地调查测绘,于是他以故宫为教材,拜老木匠为师,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在梁思成进学社前,朱启钤已经收集了民间流传的几十本约几十种各种则例,汇编成《营造算例》,梁思成进学社后,就首先学习整理这些算例和《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入手,开始了对清式建筑的研究。这些算例内容繁多,包含木、土、瓦、石、桥、琉璃瓦等各种工程做法,更多的则是各种工程预算。
这里,作者全文引用了朱启钤“营造算例印行缘起”一文中的论述,对这些抄本的价值及其形成,进行了说明。传统士大夫将营造视为匠作之事,不去深究其中的学问,致营造的技术、预算等一切关键要素,均沦于算房样房之手,乃至营建结构之原则、算经致用之法程,竟委诸贱隶,面临失传之虞。故搜集整理这些流落民间的小册子,汇编成书,意义重大。
从朱启钤开始收集算例,到梁思成、刘敦植二人整理,直至发表,前后约十年,为我们建筑文库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史料。
同时,因《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一书原有的附图太少,且图纸既简陋又不准确,朱启钤还聘请了许多匠人来为《做法》补图,总计画了四百多幅,但匠人从未受过科学制图的训练,且对原文不理解或误解,导致所绘的图多不能用,于是法式组全部重新绘制,这项工作由梁思成负责。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这项工作没能最终完成。
通过对前人成果的研究,梁思成于1932年完成《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是我国第一本以现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