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瑞雪
这本书是去年买的,因为一位微友分享了它。
当时,我看得不够认真,反正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昨天重新捧起它,重新好好认识了一下它。
昨天读完了一半,今天刚好把它全部读完了。
好,现在来说说这本书和我的感受及收获。
————————————————————————
关于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8个章节,第1章讲了4个孩子的敏感故事,引出儿童是一出生就伴随着敏感期的,让读者通过这些纵向的故事,对儿童敏感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什么是敏感期?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1、“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
畅畅刚出生的时候,他出生四十几天就抬起手臂使劲往嘴里送,这说明他用手的敏感期来了。这是因为婴儿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和世界,也用口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
畅畅9个月的时候,喜欢盖瓶盖,盖好了拔开,再盖起,反反复复。
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唤醒了手——他不停地吃,从而发现自己有手。……定婴儿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都能成为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
2、孩子之间的交易
畅畅三岁半了,已经上幼儿园了,这时候他特别喜欢跟小朋友们交换玩具,他总是用自己一些很贵的玩具去换回来一些很老旧的玩具。孙瑞雪是这样评价的
成人用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来评判生命系统的价值取向。在成长的生命,这时候他特别喜欢跟小朋友们交换玩具,他总是用自己一些很贵的玩具去换回来一些很老旧的玩具。孙瑞雪是这样评价的
成阶段,儿童需要的是交换背后的秘密和感觉,这是最早儿童对物质世界物与物交换的发现,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判断此物与彼物之间的各种差别。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标准,孩子有孩子的取舍理由,孩子只是在发现物与物原来可以交换,发现交换过来的物原来可以有其他的使用功能,这是通过交换获得的喜悦。这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尽可能的保护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易关系,直到他们的敏感期顺利度过。
3、“重头来”
畅畅就要4岁了,这时候的他,做事情特别注重秩序感,做事情,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不能打乱顺序或者漏掉其中的步骤,不然他就会大哭生气,必须要重头来,这就是秩序的敏感期。
这时候幼儿以为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开始改变,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不改变,在此基础上,而事物的形成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
4、发现是儿童的快乐之一。
5、儿童要自我发展,这发展需要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准备环境、设计环境和提供环境。
6、让生命自然地成长,是最高的道德。
7、一个正确而雅致的秩序感会在儿童那里很快实现“肉体化”,当这一切成为习惯和自然,就奠定了他的文明基础。
8、寻求秩序感就是孩子生命中的自然需求。刚开始是作为物质形态的位置,逐渐就开始感知到关系中的位置和秩序……乃至更深入。发展到这一步将深刻地影响孩子未来的命运。
9、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10、儿童在环境中要有安全感和快乐感。环境的和谐最重要的表现在于关系的和谐上——关系和谐了,环境就可以依恋。
11、儿童刚开始形成自我,要区分你的、我的。这种区分首先是通过某物。儿童是一个多面的当下存在者而不是社会的存在者,交往对他的心理影响远远超过实际的交往内容。在交往中儿童学会遵守秩序、调整自己,为将来的人际关系只能打基础。
12、儿童对音乐和绘画有着天然的直觉。
13、人有个体和群体两种状态:当他进入群体时,在群体中展示自己,显现自己的能力、形象、品格和价值,寻求交流、接纳、认可和给予;当他进入一个私人空间独处时,会放松、无所顾忌地做事,以释放自己。
儿童两岁多就出现了这个状态。在个人空间里让他学会基本的自律、遵守基本的道德和法则。
14、如果你用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生命,你关切这个生命,你就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生命就会受到尊重。……学习爱,实践爱……
15、……不提人文环境,好像里面活动的不是一个个活动可爱的孩子,而是一个个学习机器。
16、弥补敏感期需要条件,需要爱和自由的环境,需要规则,需要把儿童的心智拉回的工作条件,使儿童回到成长的轨道上。
17、“无论何时,妈妈都爱你;但是弟弟很小,需要照料,你能理解吗?”
18、孩子为了成长,会把全部的激情和精力投入到自我的创造和成长的需求中,这就是孩子,他们从不偷懒,只要自身发展……
19、儿童在临睡前的读书需求,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20、孩子在成长,成长的内容就长成在孩子的细胞和意识中,所以就需要父母的全身心的陪伴,不需要做太多的事,陪伴就非常好了,有了陪伴,孩子就会自己处理内在的失衡和不安全。
21、在爱和自由的教育中,要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投入的品质。
22、语言具有力量感、文化感,语言也是思维的外在表达,甚至就是思维本身。对于儿童来说,捕捉语言当下的感觉并马上说出,非常重要。这是实践语言和语言思维的最佳模式。
23、对于孩子来说,任何所学的知识,一定要被使用在生活中,这个实践的过程便是肉体化的过程。……孩子的学习方式,实际是一种生活,当“学”成为了生活,才叫乐趣,才叫学。
第2章 0~2岁半
1、刚生下来,婴儿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2、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个功能们,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
3、试想儿童不能自己思想,不能使用自己的意志,那意味着什么呢?
4、口腔敏感期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5、手是身功能中最伟大的智慧的工具。
人的肌肉有记忆和认知的功能。……唤醒身体,而首先唤醒的是身体中最主要的部分——手。
6、幼儿早期可能以为自己和外界是一体化的,要明白自己和他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也是分离的道理……行走、使用手,移动物体就成为幼儿早期探索世界的集中表现。
7、“视崖实验”……证明儿童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给孩子爱和自由。……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
8、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肯定是有结构和秩序的,这是大自然的定夺,也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成长也一定是秩序的。……有了内在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界限、承诺、规则、友善,关系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关系也将是和谐的。
秩序的破坏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思维的混乱、情绪的混乱、心理的混乱,儿童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中,不得不浪费生命成长的时间。……这样就产生了一些适合这样社会的品质,如卑微、讨好、投机、钻营、权力欲、暴力。
9、模仿是成长的一个临界点,模仿存在于人的一生中,一直发展到确定他们所属的范畴,也就是将自己的属性归类,模仿才结束。
10、道德是因为审美而建构和形成的。破坏了申美就意味着破坏儿童道德的形成过程。在幼儿的世界里,完整的东西才是完美的。保护了儿童审美成长的整个历程,我们就保护了自身的道德。因为道德品质不来自于道德自身,而来自于人类最早期建构的审美。
11、模仿是儿童模仿的一个重要内容。
12、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男女差异,决定了孩子的部分审美。
————————————————————————————
第3章 —— 2岁半~3岁
1、建立概念: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2、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3、儿童的语言和成人的语言有差别,成人要用更高的心灵和精神同孩子交流。
4、“农民打驴是为了让他快走,父母打孩子是为了让他学习,这实际并没有差别。”
5、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苦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6、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它。
7、很多人认为,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实际上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走向了独立。最早的独立首先是功能上的独立,儿童不断地使用自身的每一个功能,以达到——口、手、腿……最后逐渐走向内在的心理、意识……的独立。
人会回归自我,重新考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真正走向身心的独立是在40岁。
所有独立的基础,是儿童的早期独立的雏形,没有它,任何独立都无从谈起。
8、孩子的烦恼表现在他的显意识,孩子的压抑表现在他的潜意识。显意识通过话语表达,潜意识在睡梦中流动。
第4章——3岁~4岁
1、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2、建立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是孩子出生起就开始的工作。
3、儿童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带来的喜悦。
4、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儿童追求完美,表明儿童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向丰富和深入。
事物的完美是随着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
5、自我形成的早期,是从占有可触摸的物开始的。占有的目的是获得占有物背后的含义,不是占有物本身。
6、孩子问的 “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为什么”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7、绘画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孩子通过绘画的语言描述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
8、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成人,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
9、遵守了内在的秩序,对环境的秩序就变得确定和明晰起来。就有了心智的秩序。
儿童的内在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成人或是老师,儿童就会怕学校、怕老师。
10、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在军队式的集体中建立的,而是通过自由选择伙伴、长期自由交往、对话、活动的过程而建立的。
11、儿童是通过皮肤来思考的,也是通过皮肤来获得爱的。
12、要学会等待:当一个孩子在操作一样玩具或教具时,他只能等待别人用完后再用。
13、把孩子自身和孩子做的事区别对待:你是爱孩子的,但你不喜欢他这样做。让孩子感受到这点,孩子就会安心和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行为。
14、生命和生命的连接才是爱。
生儿育女是人类的天赋能力,但这不意味着孩子的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是他身体的主人。
15、当孩子生活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将自身融合到这一生活情景中……他不是在辛苦地干活,而是在愉快地工作,工作给他带来喜悦。
第5章——4岁~5岁
1、作为生命,我们有自然诞生和自然死亡的过程。
2、情感的表达能力、表达方式、表达程度,每个孩子都不同,我们要保护这些表达,让儿童没有障碍地用心和这个世界交流,做一个人格统一的人。
3、真正的关系是在跟某个人产生连接的过程中发生的。
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彼此关爱、互相理解和相互倾听的基础上。
4、婚姻敏感期:互爱是结婚的基础。达不到彼此相爱,就可以重新选择,不会因为爱而失去选择生活的能力。
5、……孩子需要先使用感觉,从具体的事物开始操作、抓握、感觉,然后发现被转换的、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6、身份敏感期:在成人看来,同童年是能想的时代。但对于儿童来说,那梦想也就是真实。
7、性别:对性别以及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8、符号:儿童把文字和语音与它指称的对象在自己的生活中联系起来,使文字在儿童那里获得了它本来的意义。
对儿童来说,符号就是符号I,无须通过联想辅助记忆。这就像正常行走的人无须拐杖。
9、儿童要用6年或者7年的时间,建立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与物的关系。创造出一个自主的内在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自我。
10、学习的方式、知识的难度,都必须和孩子生命的成长阶段、认知状态以及每个孩子的兴趣相吻合。
第6章——5岁~6岁
1、创造感觉就是创造生活。珍惜每一次快乐的感觉。
2、儿童无处不学习。
3、抱是爱的身体语言。
4、要尊重孩子的认知态度。
5、成人感觉很强烈的事情可能孩子没生什么感觉;而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成人可能会莫名其妙。
6、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力,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7、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
第7章——6让岁以上
1、孩子能直抒胸臆,让孩子的心灵自由。
2、快乐的孩子不生病。
第8章——孩子怎样学习
1、他所形成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样沉淀下来的就是孩子的人生。
2、儿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没有人想成为别人。
3、儿童用感觉系统认识世界。要让知识跟现实紧密结合,知识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知识。
4、玩雪就是认识雪,看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玩大概是孩子感知世界的最好方法。
5、用事物、用现实、用生活教儿童时,儿童学会的不光是知识,更掌握了学习对象的本质。
感受:
1、在读的时候,我感觉我也重回了一次童年,我有时候会浮现小时候的画面,噢,原来小时候的那些种种都是因为敏感期呀。
2、成人、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教育。没有坏孩子,只有没有教好的孩子。
3、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