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比如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原是没有最终答案的,更不存在所谓标准答案。如果有一种哲学宣称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那一定是伪哲学。——周国平《觉醒的力量・第一辑 觉醒之力・哲学与你有缘》
多元化,是激荡创新的沃土。回顾春秋时期,稷下学社,百家争鸣,那是何等的学术繁荣。即使从物理学的“熵理论”来看,也是越多元的环境越容易避免热寂的后果。同一时期东方的诸子百家,西方的哲人思辨,分别奠定了东西方哲学的基础。而后期,中国的独尊儒术酿制了柏杨先生笔下的酱缸文化,西方的宗教独裁造就了中世纪的黑暗。史鉴历历在目,警醒着如今做学问的人,当须有“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言的权利”的雅量,才能再造学术繁荣。
当人们热衷于阴沟里的争斗之时,仰望星空的人是不会参与其中的。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没有广阔的参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事情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周国平《觉醒的力量・第一辑 觉醒之力・哲学与你有缘》
这让我想起《三体》一书中描述的“高维打击”。书中所说的“高维打击”是说,视界维度数较低的种群,在遭遇到视界维度数较高的种群攻击时,会毫无还手之力。比如,一个纸面上的士兵(二维)与一个立体士兵(三维)作战,纸面士兵无论如何看不到自己背后,所以根本无法抵抗立体士兵来自背后的打击。《三体》中描述的地球生物灭绝,就是遭到了来自更高维度智慧的生命打击。
这虽是科幻小说,但也不无现实意义。如周国平这段文字所述,我们的“价值视野”在哪一个层次,决定了我们的注意力与竞争力。我将“价值视野”分为四个层次:道法术器,依次分别为:价值观、方法论、技巧、工具。以打仗为例,“军械好”不如“战术好”,“战术好”打不过“战略好”,“战略好”打不过“得道多助”,已有无数历史战例说明这一点,不再赘述。
职场竞争、事业发展莫不如是。首先得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才是正确的方法。有这两样基本不会出大错,最后如果技巧娴熟,工具趁手,那将如虎添翼。
但现实中情况往往相反,许多人过多得关注低层次竞争,却忽略了高层次的“价值视野”:撕掳“是一年读100本书好,还是一年只读10本书好“,撕掳“要不要做标题党”,看大咖读什么书,看明星穿什么衣,拼谁的行为方式更像网红,谁的作风做派更像IP…… 但有多少人能耐得住这些网红、大咖、明星在成名前那长久的磨难与寂寞?
学道法,看经典;学术器,看热点。其实都要看,都需学,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只是,当下的自己,要清楚为什么看,为什么学,要清楚自己是从高维向下看,或是从低维向上看?这两者都没有问题,最可怕的,则是“在矮子里面当上了将军,就自以为是真将军” ,这种人上得战场,不要说能否“活过三集”,怕是片头曲没奏完就阵亡了。
唯有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这正是哲学的作用。因此,对于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开、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从而活得更积极也更超脱。——周国平《觉醒的力量・第一辑 觉醒之力・哲学与你有缘》
多元化,向上看,才能使我们免于“井底之蛙”的沾沾自喜,也才能谈得上“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也才能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