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也属于茶文化?

先给出答案: 茶文化包括三个层面,分别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茶诗、茶书画、茶艺、茶馆、饮茶技艺、茶具等;精神文化包括茶道精神、茶德等;制度文化表现为茶法、茶习俗、茶礼规等。所以说茶具属于茶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茶必须借助茶具作为载体才能为人所饮。茶具,从广义上指的是从采茶、制茶、煮茶、泡茶、品茶等中所以与茶相关的所有器具。“茶具”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憧约》中记载的“武阳买茶……烹茶尽具”中,当然“武阳买茶”表明了在当时已有商贩开始出售茶叶,“烹茶尽具”也表明了烹煮好茶并用洁净茶具。但是这里的“茶具”指的是煮茶器具还是饮茶的器具,是专用茶具还是与酒器、碗通用的器具?目前并无定论?而“晋四王起事,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可以明确的是当时社会(晋朝)对茶具、食具并未细分。

但是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对茶具就有“茶具”与“茶器”之分,他认为在采制、烘焙、贮藏时所用的工具就是具,即在制茶过程中使用的叫茶具;在烧水、碾茶、煮茶过程中使用的是茶器,即在饮茶过程中使用的叫茶器。这表明在唐代,采茶和饮茶器具的界限是严格区分的。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茶具”,在内涵上还是有区别的。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早期的饮茶器具,是与酒器、食器相共享的,茶具和其他器具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一方面随着技术、材料、审美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饮用方式的变化,也极大促进了茶器的发展。接下来聊聊不同时期茶文化下茶具设计的特征。

形意相融的唐代茶具
“言茶必曰唐”,唐代饮茶习惯蔚然成风。根据唐代茶圣陆羽《茶经》第一次对茶文化作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器》这一章节,根据生火、取水、盛水、煮茶、盛茶、饮茶等不同功能,介绍了二十多种不同的器具,如风炉、火筷、交床(支放茶锅)、水方(盛水器具)、碗等,其种类丰富齐全,用途十分广泛。
先讲讲风炉,其实就是茶鼎。唐代的饮茶方式是煮茶,而不是泡茶,是先将茶饼烘烤磨碎筛成粉末再放到锅里去煮成茶汤饮用,因此需要用到茶鼎,制造茶鼎的原料不同,叫法也不同,用铜、铁制造的叫铜鼎或金鼎,一般人家用铁鼎,“运泥为之”则称为炉。可能是富贵人家用铜鼎,一般人家用铁鼎,而更多的普通百姓只能用炉。

再讲讲茶碗,唐代瓷器流行,因此茶碗大多是瓷碗,茶碗一般有两种造型,一种是玉璧底碗,另一种是以五瓣葵花形为特征的造型。可见唐人对茶碗的形态、质地等方面的重视。同时,《茶经》中“青则益茶”,说明了当时对于青瓷茶碗的推崇。原因是青瓷色泽青翠,使茶汤亦显青翠,与茶碗本身相互辉映,而达到益色之美。说明人们意识到茶具色彩对于茶汤色泽的衬托,更说明当时饮茶已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茶具有了更高的标准,不仅满足实用性要求,还追求更加精良美观的造型、质地、色泽,注重对于茶具艺术价值的欣赏。

唐代茶具中,有类玉类冰的越窑,银白如雪的邢窑,也有黄釉、黑釉、彩色釉等,茶具制作技术成熟,茶具圆滑轻薄。正如皮日休说道:“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磁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质朴自然的宋代茶具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流行“斗茶”之风,斗茶多用茶盏,茶盏中最具代表的则是黑釉盏。蔡襄《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由于茶汤色泽近乎为白色,黑色更易显出茶汤色泽纯白,茶碗与茶水黑白分明便于观看水痕以鉴别茶叶优劣。其中以建窑所产的黑釉盏最为出名。其特色是,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鹤鸽斑点、日暇斑点,茶汤一入盏,能放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辉。可见当时茶具已不仅从实用功能出发,也从欣赏的角度,在茶具上表现出造型、装饰、色彩釉面等审美要素,是形式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增强了品茗时的艺术情趣。同时,由于宋代“建盏”较为流行,此类茶盏多呈现朴实雅致的特点,与唐代茶具富丽堂皇的色彩相比,宋代陶瓷茶具崇尚质朴、清新、典雅之美,追求禅宗意味。

淡雅清绝的明清茶具
明清时期流行散茶冲泡,烹茶过程也十分简便,取代了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和点茶法,因此新式茶具开始出现,茶壶开始流行。明人崇尚“茶以青翠为胜”,因此绿茶多以白色茶盏为衬,也促成了当时白瓷的飞速发展。当时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制瓷也相当繁荣,制作出的茶具造型精巧,胎质细腻,釉色光莹。青花茶具也以其清雅恬静的特色与茶的怡静自然一脉相承,茶与茶具的珠联璧合将茶文化推向了高峰。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是紫砂的出现。紫砂壶泡茶不仅能保持茶的香味和色泽,且紫砂独特的造型、光洁的色泽、古朴的质感,以及壶身的自然纹样和几何纹装饰,使得饮茶更具艺术气息。清代常见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装饰壶身,将饮茶推向了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茶文化中的人文情怀,从一种简单的工艺上升为精神的寄托,赋予茶具更深刻的艺术韵味。

总结: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博大精深,饮茶绝不仅仅停留在茶这一物质环节之上,其中包含人们精神和情感的注入。茶具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是物质化的精神表现,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收藏、点赞, 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_-)

关注我, 第一时间阅读最新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711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3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77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99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97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69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3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0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5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3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1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9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2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30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04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茶地原产地就在中国,其原生地在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地记载。茶文化发展地同时...
    依心行阅读 417评论 0 0
  • 编者|极致扬 编辑|肖童鞋 在古代,烹茶是一种礼仪,是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的过...
    极致茶文阅读 1,220评论 0 0
  • 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茶是神农在野...
    李证道阅读 1,350评论 0 4
  • 两宋时建州北苑生产的“龙团凤茶”乃进御贡茶,极为珍贵,斗茶风靡全国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民间活动随着贡茶传入了朝廷,并受...
    葉简柠阅读 1,405评论 0 1
  • 明朝建立后,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深知百姓之苦,为稳定统治采取了休养生息的举措,其中之一就是“罢造龙团”,时间在洪...
    闲读与苦读阅读 32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