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醒之空
-01-
冗长的夏天总是让人有时间停滞的失真感,柏油马路的气味融合在闷热的空气中,来来往往的人群也大都行色匆匆。
不知这些人的身影后面,是循环往复的每一天,还是在循环往复之中寻找额外的快乐呢。
许多人所喜爱的一抹鲜亮的色彩,或许就是回家之后从冰箱取出来的冻西瓜,世界杯,再直接点就是突然加多的奖金。
倒是路上跑来跑去的小学生,神情更舒展一点。
这让我不禁想我们那时候,除了学习之外想的都是什么呢?
-02-
有人说我总是思路清奇,想的特多,还是文青,但我觉得我不是吧,大概。
角色转变总会给人带来一种不真实感,以及想要试探的刺激感,然而真正到了自己身上、告别学习生涯的时候,你深夜思考人生的次数,也许会比过去几年的总和还要多。
所以我十分佩服不考虑其他因素而坚定地从事文艺事业的人。音乐制作,网络文学创作,驻唱商演歌手,自由摄影师,在我这样的伪文青的周边倒是有不少。能够突破一些固有思维,本身就是一种过人之处,不论成果是好是坏,会不会后悔。
人若没有精神需求和信仰,在文艺青年眼里是完全失败的人生,在我眼里,则是不一定失败,却因错过了太多感受而让人感到遗憾的人生。
-03-
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环境心理学》。
里面有描述到一种人,思维感性的程度很高,对“感受”的重视度极高,挑剔周围环境、人、所做的事情带来的感觉。与此同时,十分擅长钻研与表达人的内在感受,对艺术有感悟力,甚至时常陷入幻想与悲观中,尤其夜晚思维活跃而情绪化。
我认为与我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类人格最大的障碍,就是过分重视感受带来的阻碍,我们在心里已有一个完美的世界,然而客观存在往往与此有差距,有时候的无聊甚至想要逃离,往往是因为目前所处的环境不符合我们脑中的美学。也许我们会对一幅不知名油画里的幽深丛林心驰神往,却不太愿意在节假日随意地驱车驶入近郊,带着现代化通讯工具,看着前来“观光”的面孔,而自己在人群眼里也同样是个“一日游观光游客”。
因此我们一生中除了应尽的对周围人与自己的责任外,频繁地追寻着感受。所幸我尚属于有边界意识的人,不会在这种人格中迷失,便努力地去提升钝感力,压制过分多的自我,避免成为永远找不到梦中的橄榄树的三毛。
但我想,人的社会身份限制了我们诸多对于感受的需求,但我们仍旧有排解的出口,就像孤独的舞者在狭小的排练室中,眼中却是广袤的田园搭建的舞台。因此这就是文艺创作的意义。
-04-
我们也许会和几米成为很好的朋友。不通过见面、说话,甚至他不知道你的存在,但你们是好朋友。
因为他的画笔下所呈现的大千世界,会让你感觉,好像是睡梦中出现过的情景,又好像封锁的婴孩记忆,似曾相识。他太善于捕捉人脑海里转瞬即逝的想象力,再将它留住,不让这些片段仅仅成为人的“潜意识”。
感受的需求,向来是十分抽象的,但是通过文艺创作者的手,你可以畅游在不同的感受之中。就像一座城堡,你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但当你打开别人的房门,你可以看到他脑海中的感受的世界。
文艺创作者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将抽象的事物化为一部分具象的东西,正如通过切割磁感线发电的物理学家一样伟大。
-05-
但并不是所有让人沉迷的感受,都是乌托邦式的完美幻想。
如同新海诚笔下《她与她的猫》中那只依恋女主人的猫一样,她每天上班前看的天气预报,关门的声音,大雪与远方电车发动的轰鸣,共同构成了他生活中的部分。
在常人眼中的艺术是一种美的感受,让人心情愉悦。但我所认为的艺术,其实就是人的情感,是忧郁、彷徨、恐惧、漫不经心和百无聊赖。一样的事物环境在不同人眼里呈现的样貌不同。这与人的喜好有关,也与经历和理解能力有关,就像有乐理基础的人较他人更能理解爵士乐或者古典音乐里中世纪时期和印象派时期的美。
东野圭吾在他的小说《白夜行》中,给部分观众呈现的观感是悲观的艺术,是身陷囹圄的灵魂的无条件的惺惺相惜,是以为在阳光底下散步,却仍然身处黑夜,只是在很像白天的夜里行走的悲剧。但一定会有人批评这样的作品过于压抑,杀人、性交易、无条件的付出,这样的主题不能称为文学作品。
-06-
然而文艺创作者,比起普通人更强的一点,在于不畏惧“偏差值”。许多文艺创作者敢于把脑海中另常人感到恐惧的一面,甚至是人性的弱点暴露出来,而人习惯性地不愿面对“非正能量”的事物,尤其是有上一定年纪的普通人。
普通人因为太在意普遍大众的看法,不愿接受偏差值,因此失去的少,相应的,得到的也少。
真正的文艺创作者,愿意失去与他而言不太重要的--所有人的理解、杜绝被人批评的机会,从而获取他重视的--共鸣者的认可与强烈的热爱、维持文艺创作者身份的支持以及钱财,在这一层面,他们是更为特殊的一类人,也是更有勇气和魄力的一类人。
假如翻译成少女爱听的语音,就是“成为对方喜欢的类型,只是某种类型的化身而已,他对你是博爱;但是成为独立人格的自己,才是偏爱,且不那么容易会改变。”
当然,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和选择,况且每一个选择都要考虑责任、风险与可得性,因此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与支持。但是对于普通人思维来说,学会欣赏能够把握偏差值的人,有助于去理解许多过去不能理解的事物。
-07-
我不是职业的文艺创作者。
只是文字对于我,以及很多与我相似的人来说,是值得坚持的事物,无论是看还是写。
将内心的想法写下来,是情绪排解的出口,尤其在夜里思潮起伏时。将脑中的观点写下来,在观点输出的同时,还可以影响周围的人,聚集与自己相似的人。
长期通过自身与他人的思维碰撞,可以锻炼思考的能力,与对其他事物的探索力和理解力。
谨以此文给所有的,有各种各样困惑的人,包括我自己,一个新的出口。
不知未来在了解到我更多看法的你,愿意与我做真正的朋友吗?
--end--
*作者简介:
醒之空,既犀利又温柔的(自诩)少女。朋友眼中超酷的小姐姐,自己眼中超萌的小可爱。
喜欢音乐,尤其古典音乐与爵士乐。唱歌不行,但有绝对音感,人称人肉扒谱机。擅长音乐创作与即兴伴奏,钢琴演奏级。
喜欢素食,喜欢一切食草动物,讨厌浪费食物尤其肉类。
个性鲜明,思想开放,喜欢思维碰撞与人文结合,或许会是未来的(自诩)大作家。微信公众号:醒之空,一个堆满杂七杂八文章的地方,不要抱有过多期待。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