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打谷场上的记忆
在我们村土地还属于集体耕种的哪个年代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占地面积约半亩多的,光滑、平整、实在的一个很大的圆形场地叫打谷场。它是一个生产队秋收时节的中心所在,收下来的玉米要在这个地方经过一个星期的晾晒后再分到各家各户中去。收下来的黄豆要在这里晾晒,脱粒。还有割下来的麻籽也要在这里进行脱粒。从秋到春三个季节里打谷场也是孩子们活动,健身,娱乐的场地所在,他们在这里追逐、嬉戏、滚铁环、打耳等。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队种植的三四、十亩谷子成熟后要在这里用古老的方式进行脱粒。哪些欢快、喜悦、热闹非凡的场景至今想起来就好像又回到了那红红火火的四十多年前。
秋分过后一年一度的秋收就要开始了,高高的蓝天上不时有像棉花一样白云时而漂过,时而停留。空气也变得清爽起来,山坡上也退去了夏天里那生机盎然的绿色泛起了微微的黄色,杨树,榆树,香椿树等树木的叶片也不停地从枝条上向下脱落,在苹果园上工的人们挑着一担担的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苹果从通往村庄的路上,街上穿行而过,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小孩们更是眼馋着口水都要快流出来了,跟在挑苹果的人身后一路尾随。成片成片的黄澄澄的谷穗低下了沉重的头,在微风的吹拂下谷草发出沙沙的响声,大田里的玉米也基本成熟。金色的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是一年中农民最繁忙,最劳累的季节,也是充满笑脸的季节。
谷子收割开始了,男人,女人,老人,放秋假回来的学生都拿起镰刀参加到了收割谷子的劳动中来,在较大的地块两人一组,排成一排,一人在前面一手握住大把谷子,一手挥舞着镰刀弯着腰向着谷子快速地砍去,一把把的谷子割下来后,平整地放在地上,另一人在后面把谷穗对整齐握成一大把一大把的,每十把围成一个圆,也恰巧是一个谷子,便于挑谷时打捆。众多的人们在地里不停地挥舞着镰刀,谷子一片片地倒下,一把把谷子围成有半间房大的圆圈有序地摆放在空旷的大地上,蔚为壮观。等待三四天后谷穗和杆变干了后就可以挑回打谷场上去了。
打谷场一般都靠近村边,便于各户把分到的粮食搬运到家里去。每到谷子即将收割前先要把用来做打谷场上的庄稼提前收获,空出地块进行整理。打谷场的平整是一件劳累,耐心,细致的活,都是由男人们来完成。首先要把留在土地里的根茬除掉清理出场地以外,用锄头,镢,耙等农具对场地进行平整,然后四个青壮年男人每两个人一组,各拉起一个由木框套着的石磙在场地上一圈圈地不停地转动,把小点的土块压碎,小的石块压到土里,对表层土壤进行碾压,直到把场地碾压实在才算完成一道工序。此时生产队长会让男劳力挑起水桶从水池里把水一挑挑的挑到打谷场上来,再用大铁勺一勺勺地把水均匀地泼在被石磙碾压过的场地上,让碾压过的土壤变得差湿润起来。第二天清早在场地上撤上谷糠,把谷草捆成一个扇形形状,在上面放上些稀泥,一人拉着扇形的谷草在场地上不停地拖动,男人们再一次拉起石磙对场地进行碾压,直到场地变得细腻、光滑、实在,在谷糠的映衬一个略带黄色的打谷场就算完成了,再经过几天太阳光的照射打谷场会变得更加坚硬,实在。
打谷场变干变硬后,青壮年男人们挑起黄澄澄,沉甸甸的谷子一路小跑地把谷子一挑挑地挑到打谷场上来。在这个时段里通往村庄的各条道路上你都会看到挑着谷子的男人们汗流夹背的穿梭往来,轻快时嘴里也会哼上几句上党梆子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中一些流行的唱腔,可以说是苦中作乐,也可以说是农民经过从春到秋的辛苦劳作换来丰收的一种喜悦。一挑挑的谷子挑回来后垛在打谷场的周边,高高的,像一个用谷穗垒起的一道黄色长廊,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小孩子们也会在打谷场上跑来跑去,凑一份热闹。
打谷也就是对谷子的脱粒,都是选择在一人个晴朗的天气进行,一大早各家的妇女有五十多岁的长者,有年青的媳妇,也有十八九岁的闺女,她们拿着菜刀围着打谷场的四周排开。男人们把垛着的一个个的谷子搬到女人的面前,女人们一手抓住谷穗,一手拿着菜刀子快速地把手中的谷穗切下来后扔到了场地上,男人们搬运谷子的同时还要把切了谷穗的谷草重新捆起来垛在场地的边上,留着捆玉米秸杆时使用。此时场地上男人和女人的吆喝声,妇女切割谷穗时和男人捆扎谷草时谷草发出的声音混成一片,可谓噪声四起,喧嚣噪杂。一把把的谷穗从女人的手中飞出,慢慢地在前面堆起一个小谷堆,一个个的谷草在场外立成一片,大约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而有秩序的劳动谷穗切割完成了,男人们手拿木杈把切下来的谷穗均匀地摊到打谷场上,等待着对谷子的碾压,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黄色松软的圆地毯带着诱人的香气静静的卧在打谷场上,清新淡雅。
早饭过后,火红的太阳照耀着山村周围的山野,照耀在宽阔的河谷,照耀在丰收在望的玉米田里,也照耀在了打谷场中的谷穗上。谷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太阳光的照射,附着在谷穗上的湿气也被蒸发殆尽,变得更加干爽起来。两个农人头戴草帽,每人各赶着一头牛,一手用绳子牵着牛头,肩膀扛着木钦,老牛拉着石磙在农人的驱使下在谷穗上一圈圈地转着,石磙不停地发出吱纽吱纽的声音,好似美妙的音乐萦绕在打谷场上,随着老牛的拉动,石磙的转动,谷粒不断地从谷穗上脱落下来,另外的人用木杈子对碾压过后谷穗不停地翻动,谷粒被落到地上。他们边劳动,边说笑,脸上呈现出了喜悦的表情。这时打谷场上也格外的热闹,不能参加秋收劳动的小孩子们聚集打谷场上来了,看一看老牛拉石磙的新奇,看着黄澄澄的谷穗,他们时而在场外面转转,时而跑到场地中来跟着老牛一圈圈地转悠,有的把垛着的谷草作掩体捉开了迷藏,打谷场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谷穗经过一个上午的反复碾压,翻动,谷粒基本上都从谷穗上掉了下来,谷子的脱粒就算完成了。
下午是打谷场上最为热闹的时段,十几个男人们头戴草帽,手拿木钦把场地上谷子集中成一堆,上了年纪的老人手拿扫帚对散落的谷子扫到谷堆傍,。当微风吹来时,手拿木钦的十几个人们抄起谷子用最大的气力把谷子送到空中,十几个木钦此上彼下不停地在空中舞动着,粒粒饱满的谷子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了谷堆上,谷糠和未长满的谷粒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天女散花一样划成一束美丽的弧线落在了场地傍或场地外,拿扫帚的人则紧张地挥动着扫帚整理着谷堆,这一个过程叫杨场。风停了,人们稍作休息,他们说说笑笑,盼望着微风再一次吹来。当风再一次来临时人们抓紧时间快速地抄起手中的木钦把谷子向上送的高高的,谷糠被不断地刮跑,经过几轮紧张劳动后一堆黄澄澄的谷子就堆在了打谷场上,看到透着香气,粒粒饱满的谷子,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这是他们一年的劳动果实,是辛苦劳作换来的结晶,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希望。在哪个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谷子产量低,人们都把谷子看作是改善生活的重要粮食之一。一般的人家三五天才能吃到一次小米饭,可以说比今天的大米,面粉还显珍贵。谁家女儿生了小孩了作为长辈的父母亲总要从自己的口中省出二斗小米来作为看望一下月子中的女儿,双方的的亲戚也会拿上点小米来看望一下。现在在我们陵川一带地区还流行着谁家生了小孩了送米的说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人们已不在送小米了,而是变成了现金。但在哪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小米成了主要的营养食物,小米可以熬米汤,可以做稀饭,也可以做成干饭,产妇在小米的提供的养分中虚弱的身体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奶水也十分充足,婴儿在母亲丰富乳汁的营养下,长得又白又胖,一天天地快速长大。
傍晚时分一场热闹非凡的分领谷子过程在打谷场上有序地展开,各家的男人、女人、小孩带着口袋聚集在了打谷场上来了,人声鼎沸,喧嚣噪杂。在队长的一声指令下男男女女都涌向了谷堆傍来,争先恐后地把黄澄澄的谷子装入了各家的口袋中,在监收人员计算后,算出给各家各户应分得谷子的多少进行过秤,记账后怀着喜悦的心情把谷子扛回各自的家中,享受一年来的丰收果实。
2018年7月30日写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