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严厉批评不作为下属
几年前,一段视频爆红网络,视频中一位市长在面对毫无作为的下属时大发雷霆:“不能干现在就辞职,换个能干的人来干。”
“直播”让下属立即辞职,这位霸气的市长一言一行,真的有几分“李达康”的意思。
因此有人称他为“现实版李达康”,他就是原大同、太原市市长耿彦波。
有人恨死了耿彦波,但也有人直到现在还对耿彦波的好念念不忘,甚至在耿彦波调任离开时,群众自发为这位市长买了一双皮鞋并下跪挽留。
耿彦波究竟有着何种魅力,能够让人“又爱又恨”呢?
一、力排众议修理“王家大院”,人送外号“耿疯子”
1998年,耿彦波在灵石县担任县长一职。
行走在灵石县的街巷之中,36岁的耿彦波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修理王家大院。
这一想法震惊了整个灵石县。
因为修理王家大院需要五千万人民币,而彼时灵石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为一亿元人民币左右。
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无疑是一个太过于疯狂的想法。
在那个“万元户”还是稀有存在的时代,耿彦波要拿出五千万去修建“文明古迹”,无疑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因为彼时的人民群众更在乎的是“衣食冷暖”。
无数举报信被寄往晋中地委甚至是山西省委,投诉耿彦波“乱作为”的举报电话更是数不胜数。
在矛盾最为突出的时候,耿彦波甚至收到过反对者寄来的子弹,并警告:倘若再不收手,就要取他项上人头。
但耿彦波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决策理念:该拆的拆,该挖的挖,该建的建,工程不能停下来。
因此灵石县人民送给耿彦波一个外号:“耿疯子”。
王家大院
在耿彦波眼里,修理王家大院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项目,短期内或许看不到回报,但终究会光芒万丈。
历史的发展也的确验证了耿彦波决策的正确性。
现如今王家大院早已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真正地成为了灵石县人民的“聚宝盆”。
二、炸毁地标建筑,“耿拆拆”一战成名
2000年,耿彦波调离灵石县,主政榆次。
在调离前,有群众在灵石县门口摆上花圈为耿彦波“送行”。
足以可见耿彦波这种“大兴土木、拆迁改造”的意识不被当时的人民群众所认可,甚至可以说“恨得牙痒痒”。
但耿彦波并没有过多理会,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主张。
来到榆次后,耿彦波在调研中发现榆次市区主干道路狭窄,市容脏乱,当即决定进行一次“大改造”。
榆次的地标性建筑“凌云大厦”首当其冲。
耿彦波一声令下,“凌云大厦”被炸毁,成为了一片废墟。
之后便是大规模的道路扩建、拆迁改造,榆次市人民骂声一片,认为耿彦波太过于折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榆次市人民慢慢地看到了耿彦波带来的变化:
一座座平房变成了现代化楼房,一片片污水变成了湿地公园,一条条土路小路变成了宽阔马路,就连空气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仅如此,耿彦波将“王家大院”的成功经验同样带到了榆次,主持修建了常家大院、榆次老城。
火热的榆次老城
常家大院与榆次老城的修建不仅做到了保护文物,更是将榆次旅游潜力彻底激发,成功带动了榆次财政的的增长。
不久,耿彦波工作再次发生调动,担任太原市副市长。
在调离前,榆次人民的掌声更多了一些,骂声更少了一些,这也证明了耿彦波的发展理念逐渐能够被大众认可并且接受。
三、一双“泥皮鞋”走出了大同的未来,赢得了人民的口碑
2008年,耿彦波调任大同,担任大同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在大同主政的这几年,耿彦波的工作一直集中在城市建设的一线。
大同是传统的煤炭老城,但因为产业弊端,彼时的大同正面临着煤炭资源枯竭和环境严重破坏的双重挑战。
在大同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游商基本没人抓,市容基本无人夸。”
深入基层调研后的耿彦波认为:大同的人民幸福感偏低、经济发展疲软,亟需突破转型。
那么突破口何在?
大同不仅仅煤炭资源丰富,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老城修复,修建新城、深挖文化旅游资源无疑是一方良药。
于是耿彦波提出了“一轴双城”的规划方案,以御河一线为规划中心,以东修旧城,以西建新区。
将市区内大片面积的老城区进行拆除,修建成具有文化特色的复古建筑群。
这一规划的规模大到无人敢想,因为光是财政预算就高达500亿,这对于年财政收入200亿的大同来讲相差甚远。
同时,此次规划涉及大规模的拆迁,规划内预计影响约10万户居民,后期的拆迁难度可想而知。
但耿彦波并没有畏惧,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这是大同的最后一次机会,历史不会再留给大同一次蜕变的机会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耿彦波始终坚持在改造一线,没钱就去找银行贷款、发动自筹,甚至可以联系中央拨款。
拆迁难度大,那就让所有拆迁户感受到政府的公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最大程度化解拆迁矛盾。
大同市改造前后对比
在大同市人民眼里,这位市长很不一样。
因为耿彦波天天都要守在一线,不是“高楼大厦”中的领导干部。
为了大同的改造,从凌晨四五点钟工作到凌晨一二点成为了耿彦波的常态,他的身体也早已透支。
曾经八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但每一次出院后,耿彦波都会第一时间赶往改造工地,监督施工进度与质量。
这位市长也不怕得罪人,没有那种“中庸”的为官之道。
在一次关于大同改造的会议之上,耿彦波严厉批评了一位下属官员:“拆迁、搬迁两件事一件也没有做好!”
这名官员笑着回答道:“耿市长,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个人的能力还达不到。”
耿彦波怒骂开发商
耿彦波大怒:“你这个态度不可以,不能干现在就辞职,换个能干的人来干!”
不仅仅是对于内部官员,耿彦波眼里更揉不得一粒沙子,更不怕得罪开发商。
耿彦波在一次拆迁安置房的检查工作中,发现小区地砖居然没有使用水泥铺装,当着全体施工人员,耿彦波将开发商喊来了现场:“这家伙表面上看着很老实,没想到肚子里全是灰水、坏水,你们现在把政府给你们的工程款退回来,这个工程不需要你们了!”
这位市长也丝毫不注重形象,没有西装革履,而更像一位普通工农民,因为他的皮鞋总是沾满了泥土。
也正是这双皮鞋,精确丈量出了大同的每一寸施工土地,更带领大同走出了未来,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耿彦波沾满泥灰的皮鞋
曾经一位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了对耿市长的评价:“我这辈子没有想,在我死之前能住上带暖气的房子,这都是耿市长给我们平头老百姓带来的福利啊!”
更有大同人民将耿彦波写进了歌曲里:“翻身不忘共产党,巨变感谢耿市长!”
的确,在耿彦波的主持下,大同现如今的城市风貌是有史以来最光鲜、最靓丽的时刻。
四、市民下跪挽留,众筹买鞋送市长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2013年,耿彦波在大同奋战五年之后调任太原。
这一次的送别是整个大同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送别。
听闻耿彦波调任消息后,人民群众自发走上街头为耿市长送行,其中更有不少人民群众下跪请求耿彦波再次主政大同。
人民跪求挽留耿彦波
为了表达对耿彦波的感恩之情,曾经的拆迁户们一人出资一块钱,为耿彦波买了一双新皮鞋,作为离别送礼,希望耿彦波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走的更踏实、更舒服。
看着眼前的一幕一幕,耿彦波不舍地离开了大同,在去往太原的车上,这位铁汉市长不由地落下了眼泪……
来到太原后,耿彦波仍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照他自己所说:“我在这个年龄,不会想着什么升官发财,只是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耿彦波
在耿彦波眼里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在耿彦波的主持下,太原市中环路全线建成并正式使用,这是山西省第一条投入使用的快速道路。
耿彦波在大同主政的这五年间,主持修建、改造了近六百条主干支道,建设总里程750余公里。
一条条快速交通道路串联起了龙城的各个区域,太原逐渐成长为南北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
太原的立体交通
同时太原也在耿彦波的带领下告别了平面交通时代,迎来了立体交通时代,一座座立交桥横亘在太原之上。
耿彦波是一名个性鲜明的官员,他做事雷厉风行,不怕得罪人,用他的话说:“造城或许一时人民接受不了,会挨骂,但为官一方,不干实事,老百姓仍然会骂你懒官、庸官,甚至贪官,那是千秋骂名。”
所以耿彦波一直秉持着一名共产党员最淳朴的本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
最后引用余秋雨先生对耿彦波的一句评价:他不是明星,衣着普通像一位农民;他为官低调,很少主动参加媒体活动。但无论他走到哪,都会成为人民和媒体的焦点,他的名字叫做耿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