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复盘
二月份我读了三本书,写了二十五篇“微头条”。期间又参加了“百字日记计划”,写了十三篇日记。
我想说,数字不重要,质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没有间断,重要的是那份坚持。
“坚持”往往就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最好的交待。
以后,我一定尽所有可能地实现“不间断”,哪怕每天的目标很小,但我觉得意义非凡。
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菲琴老师的“读书打卡活动”,没有它,我不会在“春节+疫情”这么复杂的情况下,那么快地重回专注;没有它,我虽然还会读还会写,但不会这般地具有系统性和方向性。
人最怕“无头苍蝇”式的乱努力,对此我深深地心有余悸。
很多时候,我们不怕辛苦,怕的是大部分的辛苦会付之流水。都说“持之以恒,必有所成”,都说“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可如果我们的努力一直都是事倍功半的话,我们的信心又能坚持多久呢?
我考取过两个职业资格证书,不敢说多优秀,但能做到的也不多。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经验的话,我必定脱口而出:报班学习。
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报班学习”和“自学”之间的差别,就是“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差别。
在那里,有老师毫无保留的引领和指导,且不说天赋如何,单是那一份经验和心得,你自己悟得花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那是一条毋庸置疑的“捷径”,在那里,才真的是“你只管按照老师引领的去做,剩下的交给时间”。
另外,还有一个极具魅力的因素,就是“团队”。
在团队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打卡,那种澎湃的学习气氛,首先就是一种最好的召唤。
每每想要懈怠时,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拽着我们重回正轨。甚至,在我们想要放弃时,内心里会产生一种隐隐的“羞愧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抖擞精神,继续坚持下去。
团队还能带给我们最直接的比较。每天,伙伴们的文章就在那里,同样的作业,同样的主题,甚至是同样的素材,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一较便知。
自古就说“文无第一”,这是何等难得的学习机会呀!
另外,还有伙伴们的相互点评,相互鼓励,相互分享等等等等。总之,团队的好处数不胜数。
我在二月份完成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已经让我有些手忙脚乱,这应该源自于之前的不够系统。
我在二月份没能完成一篇正经八百的文章,就是“手忙脚乱”导致的。但随着我的渐渐习惯,近几日状态已有所改观。
三月份,在完成作业之余,一定要完成四篇文章。
最后,说一说“今日头条”方面的理解。
我注册过头条号,也是团队帮我注册的,但那段时间考试牵扯了我太多的精力,所以一个字也没写。
应该说,那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缺失,但现在跟着菲琴老师,我相信一定能够弥补。
我之前羞于让别人看到我的文字,当然是因为觉得自己写的太烂。二月份的微头条是我第一次将自己的文字公开,那也是为了完成作业。
但随着发布的数量不断增加,发现有的阅读量还可以,最高的有四千多,虽然还是少的可怜,但也已经出乎了我的意料。
于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只管写自己想写的,不想后果,无问西东。
而且,在知道是能够被别人看到的前提下,写起来便加了小心,不再像之前那样,为了字数随意为之,便也随之有了一定的提高。
虽然,离写头条的“核心机密”还差得甚远,但既然已经开始了,可能也就无限了,不是吗?
期间,我还开了兴趣认证,是历史。但打开问答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历史知识真是少的可怜,另外也觉得历史方面有些小众,便取消了认证。
但随后我就发现自己错了。知识少可以学呀,之前不也是感觉历史方面太过浩瀚,不知道从哪儿学起吗?不正好从问答方面一点一点地做吗?
后来,菲琴老师在课中讲到,选择方向兴趣很重要。我没感到自己有什么擅长的东西,但相对而言,我对历史确实有兴趣。
看来,再次兴趣认证的时候,我还是得选历史。
以上就是我二月份的复盘。其实,胸中尚有千言,只是限于笔力,只能草草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