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句话。
我们常常说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恋人、爱远方不曾相识的陌生人的时候。这些都是抽象的,这些爱仅存在于头脑中。
爱是需要代价的,爱是给予。而对于抽象之人的爱,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便能收获道德上很大的优越感。
回到具体的生活中,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他们冷漠、贪婪、暴力,我们嗔怒、暴躁、不耐烦。
这让我想到了叶公好龙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那句“你爱的是一类人,还是一个人?”
越想越是难受,到底该如何看待这句话呢?我想《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佐西马长老对于女地主的回答是能解惑的。
“我爱人类,但我对自己实在大惑不解:我越是爱整个人类,就越是不爱具体的人,即一个一个的人。
我在梦想中常常满怀激情打算为人类献身,而且一旦有此必要,或许为了人们我真的敢于走向十字架;然而,我根据经验知道,要我跟什么人共处一室,我连两天也待不住。
任何人只要在离我很近的地方,他的个性就会压迫我的自尊心,妨碍我的自由。不出一昼夜,即便是最好的人也能令我憎恨:我会憎恨某甲进餐时间太长;我会憎恨某乙患感冒,不停地擤鼻涕。别人只要稍稍碰我一下,我就会视为仇敌。
可事情偏偏总是这样子:我对具体的人越是憎恨,我对整个人类的爱便越是炽烈。’”
对此佐西马长老的回答是:
在爱的征途上永远不要害怕您自己的怯懦心理,甚至对您在这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也不必怕得要命。很抱歉,我不能对您说什么动听的话,因为与梦想中的爱比较起来,切实的爱是一件严酷和令人生畏的事情。
梦想中的爱图的是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渴望做出人人注目的壮举。怀着这样的梦想确实连命也舍得,只要这过程不持续很久,而是像在舞台上那样快快结束,只要人人都瞧着他表示赞许。切实的爱则需要工作和毅力,对于某些人来说兴许还是一门学问。
但我可以预言,一旦您惊恐地发现,尽管您作了一切努力,您非但没有向目标靠近,反而像是离得更远了,——恰恰在那个时刻,我可以向您预言,您将一下子达到目的,并将在自己的上方清楚地看到上帝神奇的力量,他一直在爱护您,一直在冥冥中指导您的行动。恕我不能继续奉陪了,有人还在等我。再见。”
自我认知是镜像的,一个人只有在镜子前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同样通过他者的反应与看法我们才能认识“我”。
爱人先爱己,尽量多的去爱身边的人,爱他们的优点,也接纳缺点。我一直相信,一个连自己都不爱,连身边都具体的人都不爱的人,不可能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