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这本书主要谈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作者尼尔·布朗。我觉得这个书名起得不好,会让人误以为是教人们提问的技巧和艺术,我个人认为用《学会质疑》更合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不至于被各种各类信息迷晕眼睛,扰乱判断。想想,当你阅读一本书时,会不会把该书的观点都奉为圭臬,全盘接受?想想,当你听到或看到不同的的意见时,能否通过他们的论题、结论和论证过程发现其中的奥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书中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我相信很多人的阅读都是一种海绵式的吸收方式——逐字逐句细读,记住里边的内容,做笔记概括主题和要点,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理解它们,并不对它做评估。而淘金式阅读的话,读者会质疑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会写批注提醒自己注意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会批判性评价所读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面对各种信息时,由于固有的刻板印象、晕轮效应、信念固着 、近因效应和一些答非所问/似是而非的回答,我们的判断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首先要练习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在获取的信息中,有争议的论题是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然后是关注论证的过程,作者会用哪些论据来证明他的的结论呢?最后,要思考这些论据的效力,看能否有效推断或支撑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论证过程非常关键,采用哪些论证材料,怎么来推论就是核心中的关键。首先,要厘清有歧义的关键词语的定义和表述;其次,发现作者的立场,知道他更关注什么,也就是他的价值观倾向,然后思考对立立场下又会有怎样的关注点,是否会推断出其他的结论?现有的论据是否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再次,思考论据的质量和效率,采用的事实断言的可信度如何?数据该如何使用?论证过程可能存在哪些谬误?是否省略或隐藏了哪些信息?最后,要理解结论不是唯一,只能说相对可靠和合乎情理。摒弃二分式思维,合理使用条件句来创造多种特定的结论,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等问题来为结论添加限制的语境。
总之,批判性思维鼓励倾听别人、向别人学习,同时掂量别人所说的话,看看它们的分量,理性找到对自己有意义的答案。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我们的论证能力,不盲从、不盲信,做个有主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