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闲来翻阅以前的读书笔记,不觉发现其中泄露出的点点心理印记。
读书笔记较为凌乱,有的写在豪华的笔记本上,有的写在简单的记事本上。2011年那段时间,习惯写在黄色的便笺贴上,贴在书页中。最近,读书笔记又写到了用废的A4纸背面。
无论什么样的笔记本,我发现没有一本是用完的,有的是书写到一半,有的只写了几页,后面是长长的空白。
空白的不止是笔记本,还有那段时间的记忆。
缺少文字这种参照物,有时候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当时在做什么,在读什么,在想什么。
笔记中有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
岁月静好,适合读书思考;光阴平和,可以折腾梦想。
瞬时想起当时的思想状态,到如今,当初的梦想呢?还有“折腾”呢?
有如写到一半的笔记本,没有了后文。
美国女飞行员Amelia Mary Earhart有句名言:
最困难的决定是开始行动,余下的只是坚定。
我却认为,最困难的事情是坚定当初的决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格列宁在《奇特的一生》中写到:
柳比歇夫属于这样一类学者,给他们照相,不该照脸,该照臀部。因为他的坐功是极好的。坐功好正是某些天才的特点。
所谓坐功好,是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定着当初的决定。
2
我有段时间租住在青年公寓。它是政府有偿提供给无房青年暂时落脚的地方。因为入住条件的限制,租住其中的人素质相对较高。公寓中大多是年轻人,由于年龄相仿,工作地方相近的缘故,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碰撞思想的火花,挥洒青春的激情。
聚在一起的时候,缺少不了吃吃喝喝,每次酒杯碰响的时候,一般都要说些愿望或者祝福之类的话,我们中有位记者同学,每到此时就会抛出他的惯用的那句话:青春不老,友谊常存。
有些愿望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友谊常存。但有的愿望永远没可能,比如青春不老。
没过多久,我们这一群人陆陆续续搬离了公寓,有的离开了上海,恰似又一次的大学毕业。只不过这次毕业的标志不是考试合格完成学业,而是结婚成家各奔前程。
后来聚在一起的难度越来越大。有一次小范围聚餐,酒杯再次碰到一起的时候,却想不起当初那句标志性的祝酒词。
青春渐行渐远,还好有友谊。
青春渐老,还好能看到相互之间的努力与进步。
酒桌间不知谁说道: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3
当你感到满足的时候,就证明你开始退步了,假使不然,那也在向下滑行的轨道上了。
当你感到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当你还在不断折腾的时候,证明你还在进步。
公寓中有很多牛人,他们的经历有的足够励志,有的足够惊艳。
上文提到的这位记者同学,就是一位励志哥。这哥们大学学的是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跑了一年船,感觉跑船太枯燥,辞了职,换了一份石油销售的工作。工作了两年,发现这工作还不能发挥他爱说的特长,又加入到记者的行业,几经周折,如今成为某商业杂志的资深记者。
还有一位哥们,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一冷门的事业单位,常有怀才不遇之憾。经过公务员考试后,进入了区县正规军的行列,没过多久做起了科室的小领导。前段时间通电话,告诉我考进了市府部门,我惊道:又考公务员了?真是一言不合,就考公务员啊。
在大众创业的年代,不仅仅只有创业是激励人心的故事,草根阶层的我们,用一步步的努力也在折腾着梦想,虽然梦想有小有大,有些还不为人所理解。
《大学》上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每天都在进步,方能生生不息。
4
读三十岁以前的笔记,文字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一种气息,宛若游丝流淌其中,不同感觉交织起来:时间流逝的紧张感,无所成就的压力感,不知所措的无助感,渴求改变的紧迫感。
从中似乎还能品尝到一种淡淡滋味:忧伤。
康德说过,有思想的人都会感到一种忧伤,这种忧伤是不肯思想的人所全然不理解的。
我权且厚着脸皮假装自己是有思想的那种人,用美丽的借口迷惑自己。
JOBS的一句话能更好的解释这种忧伤,他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而在那时我感觉,每一秒都在死去。
一位朋友说,你的思想有时候很厚,而你的脚步有时候很轻。
一瞬间曾经飘飘然,以为是好听的话。醒悟过来后明白,朋友只是以委婉的方式告诉我:哥们,别想太多,又不能成为哲学家,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
心有所愿,行而成立。
5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用让人信服的履历诠释着他的哲学观,告诉我们用“精进”的方式、”极度“的过好每天每日,坚持这个人生态度,一个平凡的人就能脱胎换骨。
这是东方的哲学,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你按照这么方式去做就好了。
格列宁在《奇特的一生》中,用柳比歇夫这位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珍惜时间,有所大成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坚持,如何珍惜。
这是西方的哲学,有推理,有事例,引导你这么做。
无论哪种哲学,说的是同样的一个道理,时间是加速前进的,能和时间赛跑的只有行动。
行动是需要坚定的,不坚定的开始只会留下更多忧伤的记忆。
对于我,跨过而立之年,想立未立还假装屹立的草根80后,还能宽慰的是,青春“渐”老,尚有希望。
心中有梦想,胸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