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时间的人》信息过载时代的知识解决方案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如何能缩小这种时间差,来对抗未来分布的不均?答案是——去聆听那些走在时间前头的人。
主讲人:刘建鸿,发展心理学博士
这一讲介绍了思维模式在教养实践中(能力/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的应用,揭示了它影响我们自己与孩子发展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培养更好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指一个人看待自己(能力/人际关系/个性)的方式。
思维模式又分为僵固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将努力视为激活能力的必要手段,认为努力和能力成正比,付出的努力越多,能力的提高也越多。僵固型思维模式:认为能力是固定的,认为努力和能力成反比。
思维模式就像是“眼镜”,我们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他却影响着我们。
这两种思维模式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思维,有几个小窍门可以检验自己使用的是哪种思维模式:1.有没有哪个领域是自己无论怎么样都学不会的?可能在这些领域使用的就是僵固型思维。2.你是如何看到自己的经历的?不论顺境逆境你都能看到背后的努力起到的作用,很可能使用的是成长型思维。3.你对于同龄人的看法,不论不比你优秀还是稍逊与你,你能否看到他的努力和积累?
思维模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如一个孩子神童的故事看多了,可能就转化为僵固型思维模式。如果多让孩子看遇到困难如何处理的故事,可能就会转化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后天培养的,改变思维模式的方式循序渐进更为多见,也有因为特殊事件而突变的。
如何培养孩子情绪调节的成长型思维?
首先是承认与面对孩子最真实的感受,再鼓励他去进步,去超越。
例如:当孩子有嫉妒情绪的时候,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告诉他你理解他的感受。如果有相同经历不妨也告诉他,让孩子知道嫉妒本身并不可耻,之后载引导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嫉妒让你认识到与别人的差距,你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己而缩小差距而不是通过贬低自己来消除这种差距。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成长型思维----区分表扬与鼓励
表扬与鼓励有什么不同呢?表扬的时候主体其实是父母或者老师,“我对于你的成绩很满意”,主体是我,而鼓励的时候,主体则是孩子。表扬是一种评价性的,而鼓励则是更具体,是描述性的。
在培养孩子学习的成长型思维时,首先需要认清主体一定是孩子,因此要多鼓励孩子而不是表扬他。鼓励的方式有:让孩子多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自我评价。从不同的角度鼓励孩子,用“深描”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还有一种鼓励的方式叫做“丰富性”,主要用于学习上,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有趣有收获的,这也是一种鼓励。
以上是本讲的主要内容,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这不是一本好理解的书,可能需要对认知科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第一讲读下来感觉还挺有意思的,里面也有具体的例子帮助理解。
这一讲让我了解了思维模式原来是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之前理解的思维模式是看待事物的方式,也许这就是由此及彼吧,只有先正确的看待自己才能更好的看待周遭的事物和人。如果想要转化思维,需要先接受再改变,如果不能先接受改也不会心甘情愿吧。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看待自己就不会给自己设限,也会成长的更快更多吧。现在想想,那些“高中时女生就不如男生”或者“女生理科没有男生好”的观点都是僵固型思维了。
关于积极教养的部分让我想起学生时代的一件事情:有一次考的很好,兴高采烈的回家找爸爸要奖励,结果却被我爸爸一顿训斥,心中好不委屈。记得当时老爸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印象中取得好成绩老爸虽然开心却从来不给我奖励呢。不知道老爸是不是无意识的在培养我的成长观,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