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编剧、导演的角度看自己
从“假如自己是自己人生剧本的撰写者,自己是自己生命剧场的设计者,究竟自己是想给自己怎样一关一关的考题?这些表面上看似是难题,其实是为了要锻炼我们什么?激发我们怎样的潜能?”这个拟电影《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The Brand New Testament 新新约书》、《The Truman Show 楚门秀》的角度俯瞰自己的人生,就能一眼看懂自己为何这样设计。
如果我是自己生命剧场的设计者,用更高的角度俯瞰自己生命中的两次低谷,我发现了自己身上显而易见的弱点。
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我们自身那些最本质的弱点,注定导致了生命低谷的出现。在我立体的生命蓝图的凹陷处,正是我自己所缺失的东西。它成为我的人生课题和方向,成为后来故事或者说剧情发展的原动力。
我设计在她25岁那一年经历求而不得的苦,求而不得,于是她原本童话般的世界坍塌了。
这是许多故事主人翁都会经历的遭遇,质变的成长,是我们在一次次的破碎与重建中得以完成的。
她在25岁的时候失去了前几十年积累学业而后因缘际会得到的工作,又因工作而因缘际会遇见的恋情。
当这一切在那一刻从生命中清零后,她惶恐,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重建自己生命的一砖一瓦。
从编剧的视角来看,这是多么完美的一个故事开端呀!
2、从电影发行人的角度看自己
现在我们来以电影发行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几段重要的人生故事,如果这两次事件是两段电影连续单元剧,请问以电影发行人的角度来看各个单元剧的主题是什么?如果你要为这些单元剧命名,那会是什么?
第一个人生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的失恋和失业,原本顺风顺水的人生遭遇第一次滑铁卢。而第二个人生故事是经历了一定时期的挣扎,这个人坎坷地站起来,却再一次遭受了友谊和情感的双重打击,让她怀疑友谊和生活。第一个故事的主题是破碎,之后,主人翁需要经历漫长的修复和重建过程,而在此期间,遇到了第二个故事,它的主题是放手。
现在我们来串连这两次转折事件,如果这两个单元剧合成一部史诗级的电影,请问以电影发行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总主题是什么?你会怎样写剧情简介?你会想帮电影取怎样的名字?
这两个故事的联系是渐进式的, 主人翁在经历第一个故事后,整个大故事的序幕逐渐拉开。第一个故事为整个剧情提供了足够的张力,促使当事人可以在某种既定的方向上去挣扎求索,而第二个故事更像是一个埋伏很久的定时炸弹,她全面崩溃,剧情张力再次被蓄满,我们看到她更多的努力姿态。
3、从观众的角度看自己
我们已学会以各种电影专业角度来看自己的人生电影。现在我们再换成“纯看戏的观众”角度来看你的这两部单元剧,你能以观众的客观角度,看到每一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互动、演变、与彼此学习的课题吗?第一部、第二部一一罗列。
如果我是一名观众,我看到的是这部电影主人翁从一个懦弱、纯真的大多数,变成了一个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安然活在当下的人。电影中许多不经意的瞬间,主人翁的人生却发生了悄无声息的转变,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温热感。这是一部自愈系的温暖小电影。
4、全方位宏观看自己
如果即将编导自己人生的下一部戏,你打算要设怎样的主题、剧情、角色?会与之前的人生大戏有何不同?
如果这部电影还有续集,它肯定以现今主人翁的状态为起点,开启更高层次的一个未来方向。我想设定的一个主题是飞跃与质变,剧情以她开始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开始面对生活,而由此遇到生命中各式各样美好的人与事,人生的各种美好的可能性开始涌进来。我还会加入一个她与第一部电影中曾经遭遇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的对立方的相遇,他们相视一笑,一切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