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Beyond Feeling--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读书笔记的第十一篇,书本的第八章 “视角错误”的第一部分。
在这本书的中文版本,标题 Errors of Perspective 被翻译为了“立场的错误”,我认为“视角” 一词会更加合适一些。当我们处在某一位置(比如作为公司管理者,我们就必须在管理者的立场为公司争取利益)我们就必须在相对应的立场进行思考和行动,所以,立场不存在错误不错误。但是,我们在一个立场却可以从多个视角来看待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从正确的视角,或者是遗漏了视角就可能造成错误。(立场和视角在这个场景下意思差不多,只是 看个人意思的理解。)
想象一下,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你带着墨镜在马路上开着车子,副驾上坐着你的朋友。你因为带着墨镜并不觉得阳光有多么的刺眼,而你朋友却无法直视天空。当你习惯了墨镜的存在,甚至没有意识墨镜的存在时,你将车开进了昏暗的地下停车场。你会觉得地下停车场的灯光太黯淡了,而你的朋友会觉得灯光恰到好处。“视角错误”就像是一个扭曲的镜片,不是戴在我们的鼻子上,而是存在与我们头脑中。它将时不时地产生危害,塑造你评价问题的态度和习惯,并产生让你思想偏执的预期。而且,你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除非你评价自己的思维模式。本篇将介绍7个具体的错误:
第一:视角匮乏
视角匮乏是指在对待问题和议题上狭窄的而不宽广的视角局限性。视角匮乏有多种原因,包括简单的智力懒惰,同时也因为在历史进程中造成的学术门类的增多,以及每个学科知识的大爆炸。克服视角匮乏,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经验的局限性,训练思维扩展到可以超越熟悉的事物,考察所有相关的观点(在人际交往中,理解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判断前先进行理解。
第二:无根据的假定
假定是仅仅认为理所当然而非经过理性思考提出来的看法。所谓的理所当然是指超出凭借自己的经验或具体情况来证明合理性的时候。最常见的无根据假定包括:
* 假定人们的感觉总是值得信赖的。事实是,信念和欲望有可能扭曲感知,导致人们有选择地或不准确地看和听。
* 假定如果有一个想法被广泛报道,那它一定是真的。虚构的故事也能像真理一样广泛传播,特别是在现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年代,网上充斥着各种假新闻。
* 假定拥有某些理由就证明某人已经从逻辑上进行了推论。理由可以是非批判性地从他人那里借来,并且,即使理由是推理得出的,它们仍然可能是不合逻辑的。
* 假定熟知的想法比不熟知的更有根据。熟知仅表明之前听说过或阅读过;它并不保证我们听过或读过的就是正确的。
* 假定如果某一个事件在时间上跟随另一事件发生,那它必定是由另一事件引起的。时间上的紧密联系有可能是意外。
* 假定每一事件或现象都一个原因。事实是很多的事件具有多种原因。
* 假定多数人的看法是正确的。多数人曾经犯过错误,大众的智慧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 假定事情现在是什么样子就是他们应当是什么样子。人是不完善的,他们的发明包括想法总有改进的余地。
* 假定变化总是变得更好。在一些事件中,变化改善了事态;而在另一些事件中,则使得事情变坏。
* 假定表象是值得信任的。表象有可能出错,你看到的常常不是事物的真实。
* 假定我们头脑中如果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并且值得去护卫。我们头脑中的一些想法(从理想上说是大部分想法)是我们细心分析的结果。另一些想法(在某些情况下其数量大的令人尴尬)则是不加批判地取自他人,因而在任何重要的意义上并不是“我们自己的”。
* 假定我们越是确信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就越有效。一个想法的有效性是由支持他的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我们确信的程度与此无关。换句话说,绝对确信的东西有可能仍然是错误的。
* 假定我们在某人的论证中发现错误,我们就已经反驳了该论证。一个论证有可能包含小缺陷却仍然是合理的论证。例如,证据的一两项可能有错误,但其他的论据仍然可以足以支持该论证。简言之,反驳一个论证需要的不止是挑剔瑕疵。
我们需要记住,假定通常是暗示的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这很像论证中的隐蔽前提。为了识别它们,就要养成领会或倾听字里行间未明说却明显暗示了的想法的习惯。一旦我们识别出一个假定,就评价它,并判断它是否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