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大作,阴雨连绵,还没彻底醒来就听得雨声嗒嗒。
收拾书包去图书馆,扔完垃圾又回了宿舍。听着没雨,却有雨,没有雨伞,今天还是待宿舍吧。
看萨特的《恶心》,日记体小说,跟着作者的思路游走,更像是他自己的自我对话。哲学家写来的小说,真是无法形容。意识流一样,散散的,跟着他一日一日地过。我们谁又不是这样。
目前印象最深的是,他写到的"奇遇感"。"要使一件平庸无奇的事成为奇遇,必需也只需讲述它。人们是会上当的。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之中,他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所讲的那样生活。"
所谓奇遇,更像是因为有了主人公饱经沧桑的描述而新奇,如若缺少了他自己的抽离出来的描述与渲染,也就是平常事了。好像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就像我这样每天的记录,可能也是因为每天结束之时的跳脱、回忆、思考、写作而加添了特别与新奇。若干年后再看,一定觉得各个是"奇遇"。但是不经自我的这么一个"讲述",随着时间的消逝,它们也就一点点淹没、沉寂、幻灭。此生,也就仿佛没有过这段"奇遇"了。
"人们看见一个女人,心想她会衰老,但是看不见她衰老,而另一些时候,人们似乎看见她衰老,并且感到与她一同衰老,这便是奇遇感。"由此,作者认为,奇遇感仅仅是对时间不可逆转性的感觉了。"但为什么并不永远有这种感觉呢?"我想,或是因为我们并不会时时刻刻地清晰感知着时间与变化。比如,对于父母的变老,多是某一瞬间突然地感知到他们变老了,比如,我曾突然发现父亲长了老年斑,因而内心无比的震动与感伤。这也是一种"奇遇"吧。我们至死都无法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