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是我苏州之行的第一站。为了使首日游更有意义,我认真学习了一下拙政园的相关历史。
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屡遭污陷和贬谪,官当不下去了,于是转回老家苏州隐居。他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
园林初建,以水为枢,以庭院见长,草木为胜。园区占地200余亩,有堂,楼 ,亭,轩等31处。建造用时16年,耗银十余万两。
拙政园命运多舛,王献臣去世不久,就被他的儿子一夜豪赌,输给他人。此后,又多次更换主人,当然也有了多次维修和扩建。不过,也有一段时期狐兔穿屋,篷草盈门,几近荒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将拙政园纳为忠王府一部分,三年多时间内,疏浚池昭,大兴土木,拙政园进入极盛时期。据俘获李秀成的李鸿章称:“……琼楼玉宇,真如神仙窟宅,是他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今天,拙政园已成了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四大名园。
七月八日, 我从上海赶往苏州,到拙政园时已经上午九点多了,等待入园又用时近两个钟头。队伍中有五个外国友人,和我们一样站在队伍里慢慢地朝前挪动,我有点诧异,他们能看得懂中国几百前的园林建筑么?
入东门,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兰雪堂。这是东园主厅,入园游览第一景。兰雪堂为三间堂屋。建于崇祯八年。名字来源于李白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堂屋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
导游应该年过五十了吧,似乎很有经验。游园之前她讲了三个意思,整理如下。一:拙政园的特点,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注重构思布局和细节处理,追求自然与人工相结合,雅致与灵动结合的效果。表现形式为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二是拙政园大致可分三部分:东花园,其主要特点是开阔疏朗,主要景点有天雪堂,天香亭,秫香馆。中花园,是拙政园的核心区,精华部分。游览时要注意梧竹幽居,海棠春坞,松风水阁,听雨轩,远香堂,小沧浪等。西花园,以精美的建筑为特点,其中的与谁同坐轩,卅六鸳鸯馆,浮翠阁,宜两亭都非常有名。三是游人很多,游园稍微跟紧点,既可听讲解,也可防止掉队。当时认为导游有点啰嗦,事后才觉得真的十分必要。这是我们整体上了解拙政园的唯一机会。
游人实在太多,有时一个石阶要踏上两三个游人的脚步。天气又太热,有时前面大叔挥汗如雨,一个不小心,我的脸上也会细雨霏霏。这种情况下,要保证不掉队还真有点难。导游和我们经常被挤散,她的的解说也就时断时续,加上外孙女不时插上几句,仔细欣赏拙政园的建筑布局及艺术特点已是不可能了,我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团队,途中不知错过了多少美妙的景点。我只得立刻调整自己的思路,不再完前受导游的控制,途中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就仔细看,万幸还碰上了几个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地方。
梧竹幽居的移步易景。一亭可观四季景色。西面荷花翠柳为夏景。夏景里有夏亭,——荷风四面亭。坐落在大荷花池西岛南侧,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古朴素雅。有曲池把广阔池水一分为三。亭前抱柱楹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一亭观四季,这是一个极具文人浪漫思想的设计,拙政园竟然做到了。
与谁同坐轩。位于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构作扇形。其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均构成扇面状,小巧精雅,别具一格,故名为扇亭。取意苏东坡词: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立意,造型均极高雅!
小飞虹。这实在是一座很普通的桥。名字取意南北朝宋代鲍照《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勇弄轻舷。但小桥和周围环境结合起来就十分抢眼了。古木参天,花草茂密,荷花映水,静谧朦胧……
这里照相十分美,是网民打卡的绝佳之地。
但是,我感觉有点不够,我想知道我们行走的具体路线。同时,旅游前,在我的功课表里有现场观看园林的高雅布局,建筑的玲珑别致,景物的虚实相生,立意的野趣横生,间隔的移步换景等等,而现在我似乎一项也做不到了。
烈日当空,游客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人们一个景点接一个景点看,照片一张接一张地拍。既没人高声喧哗,更没人愁容满面。看到这个情景我突然开悟。人们此时需要的只是在一个陌生而美丽的地方看看,在一个特别的地方留点影,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忘忘形,以此忘掉日常俗务中的烦恼,体悟生活中的美好。如果要让他们去搞清楚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的细节,甚至由来,就是自寻烦恼,就是扫了旅游的兴致!
兴致远比真理更重要。以前纳闷为什么我坚守某些事情的真相反而惹得那么多的人不高兴,现在懂了,人家的兴致正高着呢。
那好吧,我又何必要扫自己的兴致呢。拙政园是苏州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呢。我在这里,拍了几个靓照,背景是那么地美。
其实,说直白一点就是:拙政园,我到此一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