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那浅浅淡淡的月光陪伴下,我独自漫步在河边,享受着微微的秋风轻拂过衣摆和发梢的温柔。耳机里流淌着悠扬的音乐,与这宁静的夜晚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正当我沉浸在这份惬意与宁静中时,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匆匆前行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个子小小、偏瘦的女孩,剪着男孩子似的短头发,步伐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安。她似乎有些熟悉,却又难以确切辨认。
就在我犹豫之际,她抬起头,与我目光相遇。那一刻,我认出了她,我一个朋友的小孩,一个本该在这个年龄阶段柔弱、撒娇,却偏偏多了份随性与洒脱的女孩。而此刻,她的眼神中却闪烁着泪光,显然心情并不好。
我迅速上前,轻声呼唤着她的名字,试图给予她一丝慰藉。她看到我,虽然努力收敛起内心的情绪,但那份哀伤与委屈还是难以掩饰。她礼貌地招呼我:“老师好!”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我亲切地揽过她的肩膀,与她并肩前行。她温顺地接受着这份关怀,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港湾。我们一路沉默,直到她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我才缓缓开口问道:“怎么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她听后,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与激动:“我讨厌死我爸爸啦!”她诉说着今天的遭遇:原本是一家四口温馨的家庭聚会,却因为爸爸临时叫了几个朋友来散步,变成了一场大人之间的应酬。她感到与那些叔叔们无话可说,于是埋头玩手机,结果却遭到了爸爸的严厉责骂,甚至被要求滚回去。她独自一人,身无分文,也没有钥匙,只能在这陌生的夜晚漫无目的地游走。
听着她的诉说,我的内心不禁一沉。这多像我们很多家庭无数次上演的剧情啊!也多像很多家庭矛盾的缩影。大人们总是无法抑制地对孩子大发脾气,甚至还要强加一句:“太让我失望了!”却从未想过孩子的内心需求与感受。
这个女孩只有14岁,她还不懂大人们的世界,也不知道如何虚假地坐在大人堆里高谈阔论。她只能抑制自己内心的不适应,枯坐着听大人们聊一些她并不感兴趣的话题。而偶尔玩玩手机打发时间,却会遭受大人们的责骂与怒火。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把手机视为万恶之源,觉得孩子玩手机就是奇耻大辱。尤其是在朋友亲戚面前,如果孩子玩手机,就仿佛是把家丑公之于众,丢了自己的面子。但父母却从未想过,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需求与情感世界。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成年人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都会无所适从,也会以玩手机来掩饰自己的尴尬与不安。那么,我们为何要去苛责一个小小的孩子呢?更何况,有些父母还期待着孩子能在自己朋友面前多才多艺、知书达理、谈古论今,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面子与荣耀。
这个女孩告诉我,她知道爸爸为什么生气。爸爸认为她扫了他的面子,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不顾她的感受。她诉说着爸爸为维护面子而做了很多在他看来无比虚伪的事情:比如夫妻吵架都要低着嗓门,怕别人听见;比如要求她努力读书,考好了就到处炫耀,考砸了就一顿臭骂……
我默默地倾听着她的哭诉,做一个尽责的观众。我知道,她主要是要发泄自己的情绪,需要一个倾听者来理解她的痛苦与委屈。等她倾诉完,我送她回家。她一路上说了很多个“谢谢”,那份懂事与坚强让我心疼不已。
我打电话给朋友,告诉他孩子已经送回家,让他不要担心。但从他的语气中,我依然能听出他对孩子的不满与指责。他说本来好心带她出来玩,结果一直玩手机,让他没有一点面子!我在电话这头,唯有苦笑。
是的,面子,就是这个面子让我们大部分家庭矛盾不断、鸡飞狗跳。成年人强调的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而孩子们追求的却是一份真实与自由。两者其实都没有错,却错在没有及时沟通与理解。
如果我们大人们能在带孩子出来玩时征求她的意见、考虑她的感受,或许就不会那么生气与失望。如果我们能接受孩子玩手机如同自己玩手机一样正常,或许生活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争吵与冲突。毕竟,现在孩子的知识面之所以如此广泛,也是通过手机等渠道获取的。
如果我们家长既能接受自己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也能允许孩子面对平庸与失败,多点换位思考、少点苛责与期望,或许我们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世界。
这一代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要他们完全不接受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但过分沉迷又会毁了他们的一辈子。因此,我们作为家长要尽力督促他们把握好这个度,不要视手机为洪水猛兽。多点沟通、改变心态、调整期望值,让家庭更加和谐、让孩子更加温情!
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