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四、衣缽(分二科) 戌一、持衣
【不應開紐,不軒不磔,亦不褰張而被法服。所服法衣並皆齊整;不高不下,不如象鼻。非如多羅樹間房穗、非如龍首、非如豆摶而被法服。】
這是第四科是「衣缽」,先說「持衣」。「不應該開紐」,搭這個衣有紐的,你這紐要把它連結起來,紐要扣上不要開開。「不軒不磔」,不要太高,「磔」是裂開,也不要裂開。「亦不褰張」,這個穿這個衣服不要掀起來。「而被法服」你被這個法服不要這樣子,「不要開紐、不軒不磔,亦不褰張,而被法服」。「所服法衣並皆齊整」,你所服的、所著的這個法衣都要整齊。「不高不下,不如象鼻」,這個搭這個衣,穿這個衣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下,這個高下要讓它相應。「不如象鼻」,因為這個搭這個衣,有一個角垂下來就像那個象鼻子似的,不應該這樣子。
「非如多羅樹間房穗」,這個「多羅樹」是樹的名字。這個「樹間的房穗」,可能樹長的花的名字,那個有一個形相,你搭這個衣不要像樹間的房穗那樣子。「非如龍首」,搭這個衣的這個衣角不要像龍的頭似的。「非如豆摶而被法服」,不像那個豆擠擬成一個摶,你搭的衣不應該那樣子。
戌二、持缽
【不應持缽預就其食,不應持缽在飲食上,不應置缽在雜穢處,若坑澗處,若崖岸處。】
這是第二科「持缽」。「不應」該「持缽預就其食」,人家這個飲食,到施主家應供的時候,這飲食沒來、你預先拿著缽去就這個飲食,不要這樣子。「不應持缽」在飲食的上面,「不應置缽在雜穢」的地方,「若坑澗處」,都不應該把缽放在那裏,「若崖岸處」,也不應該在那裏放缽。
酉五、飲食
【又應次第受用飲食,不應以飯覆羹臛上,不以羹臛覆其飯上,不應饕餮受諸飲食,不應嫌恨受諸飲食。不太麤食不太細食,不應圓摶食,不應舐手不應舐缽,不振手食不振足食,不應齧斷而食其食。】
這是第五科「飲食」。「又應次第」的受用飲食。「不應以飯覆羹臛上」,這是我們那個眾學法裏面有這些事情。「不應以羹臛覆其飯上」面,「不應該饕餮受諸飲食」,這個貪心很大的受諸飲食,不應該這樣。「不應該嫌恨受諸飲食」,「饕餮」表示這個飲食很可口貪心來了,不應該這樣受用飲食。這個飲食若不合適了不滿意了,不應該嫌恨受諸飲食。總而言之,不應該有煩惱現起。
「不太麤食」,不要吃得是很粗,也不要要求太微細食。「不應圓摶食」,不應該這樣子吃。「不應舐手」,這個「舐手」是用這個舌頭舔這個手,不應該這樣子。「不應舐缽」,不應該用舌頭舔這個缽。「不振手食、不振足食」,「不應齧斷而食其食」,不應該這樣子吃東西。
下面第六科是「行等」分五科,第一科是「經行」,先「標處所」。
酉六、行等(分五科) 戌一、經行(分三科) 亥一、標處所
【從施主家還歸住處,於畫夜分在自別人所經行處、往反經行,非於他處、非不委處、非不恣處、非不與處,而輒經行。】
「從施主家還歸住處」,前邊這是在施主家的威儀,這些受飲食的情形。這是從施主家還歸自己的住處的時候,「於晝夜分在自別人所經行處,往反經行」,就在你自己的經行處經行,這個經行處和別人不同的,不共於別人在一處經行,是這個意思,「在自」別於人的所經行的地方,「往反經行」。「非於他處」,不在別人經行處經行。「非不委處」,不熟悉的地方不要在那經行。「非不恣處」,就是不自在的地方不要在那經行。「非不與處、而輒經行」,人家不同意的地方,你不要勉強在那裡經行。假設在寺廟裏面呢,那裏面寺廟有執事人,就是這個地方不同意你在那兒經行,你不要勉強。
亥二、遮時位
【非身劬勞、非身疲倦、非心掉舉所制伏時,而習經行。】
這是第二科「遮時位」,這個時候不可以去經行。
「非身劬勞」所制伏時,就是你這個身體被辛苦所制伏了;你現在非常勞苦,辛苦、疲倦,這個時候不要去經行。「非身疲倦」的時候你要去經行。「非心掉舉所制伏」的時候「而習經行」,你心裡面這個妄想很厲害,這時候不要在那經行。
下面是「顯習相」。
亥三、顯習相
【為修善品為善思惟,內攝諸根心不外亂,而習經行。不太馳速不太躁重,亦非一向專事往來、而習經行,時時進步時時停住、而習經行。】
「為修善品為善思惟,內攝諸根心不外亂,而習經行」,這底下是說你這個可以。「為」了修學「善品」,就是修止觀,「為善思惟」,為了能夠思惟經裏面的這個義理,思惟這個四念處。「內攝諸根」,這個諸根不向外散亂,把它收攝在裏邊寂靜住,這個時候你可以經行。
經行的時候,「不太馳速」,不要走得很快。「不太躁動」,走的時候也要文靜、不能太躁動。「亦非一向專事往來而習經行」,這個經行的時候,也不是完全是一直的是往是來這樣經行,不要這樣子。那麼怎麼樣經行呢?「時時進步,時時停住」就是表示不是一向的往來;一直的在走、不是這樣子經行的,不是一直的走的。就是「時時」,有的時候走路就是「進步」,有的時候還停一會兒,應該這樣經行。
戌二、宴坐
【如是於自所居住處,自院自房自別人處,僧分與處非於他處,非不委處非不恣處,習經行已。復於大床或小繩床,或草葉座或尼師壇,或阿練若樹下冢間,或空閑室結加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而習宴坐。】
這下面說是「宴坐」。「如是」像前面說的,「於自」己「所居住處」,就是你自己這個「院」,自己這個「房」,「自別人處」,是你自己這個地方,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單獨你自己這個地方,不是別的人的地方。「僧分與處」,這個大眾僧的僧職事,他分給你的這個地方,你在這裏。「非於他處,非不委處非不恣處,習經行已」,在這樣的地方你經行完了。「復於大床或小繩床,或草葉座或尼師壇,或阿練若樹下冢間」,「冢間」就是墳墓的地方「或空閑室,結加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而習宴坐」,這樣修止觀了,在這兒靜坐下來。
戌三、寢寤
【於夜中分如法寢息,於晝日分及夜初分,修諸善品不應太急。如是寢時,應如前說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於夜後分速疾悎寤。】
這是第三科「寢寤」。「於夜中分如法寢息」,如佛所開導的悎寤瑜伽,你住光明想、思惟起想、正念正知的這個寢息。「於晝日分及夜初分,修諸善品」,這時候修止觀。「不應太急」,你這個晝日分及夜初分修諸善品的時候,你要自己很輕鬆的,很輕鬆的去修諸善品,不應該太緊張這樣子。「如是寢時,應如前說」,你睡眠的時候,應知如前面那個文「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這樣子睡眠。「於夜後分速疾的悎寤」。
戌四、語默(分二科) 亥一、第一義(分二科) 天一、語
【或於語論,或於讀誦,勤修加行。】
這底下第四科「語默」分兩科,第一科「第一義」,先說「語」。
「或於語論」,人與人之間有語言的事情,或這個「語論」是什麼呢?「或於讀誦,勤修加行」,讀誦經典,這個讀誦經典這件事,應該讀、應該誦的時候,你要精進努力這樣做。
天二、默(分二科) 地一、遠離無義
【或為修斷、閒居晏默思惟法時,應當遠離順世典籍,綺字綺句綺飾文詞,能引無義,不能令證神通等覺,究竟涅槃。】
這是第二科是「默」。讀誦經論這就是有「語」,有語言的事情。現在說是默然,分兩科,第一科是「遠離無義」。
「或為修斷」,或為修學聖道斷煩惱這件事,你「閒居宴默思惟法時」,閒居一處,你心裏面要寂靜住,要思惟法義的時候。「應當遠離順世典籍」,你應該遠離順於世間的這些書論,不要去讀世間的書。「綺字綺句綺飾文詞、能引無義」,世間的書籍、世間上的典籍的書,那個字句是很美的,那個文辭裝飾地的確是很好,但是裏邊沒有好事情,你若去愛著這件事呢「能引」你的「無義」,不會引出來戒定慧出來的,沒有戒定慧的。「不能令證神通等覺」,世間上那些文句,那些書裏面上的文句雖然很美,你若學習它不能使令你得「神通」,這個是漏盡的神通,漏盡的天眼通、天耳通其實都是屬於智慧。不能夠使令你成就出世間的聖道,不能令你得「究竟涅槃」。因為你出家修學聖道,目的就是要得般若波羅密、得涅槃的,世間的書籍不能滿你這個願,你若去學習就是空過光陰了,光陰都糟蹋了。
(201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