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看过这样一段话: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问一群孩子:“花儿为什么会开?”
幼儿A:“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
幼儿B:“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
幼儿C:“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更漂亮。”
幼儿D:“花儿想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它摘走。”
幼儿E:“花儿也有耳朵,它想出来听一听,小朋友们在唱什么歌。”
年轻的幼儿园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因为老师原先准备的答案十分简单,简单得有几分枯燥——“因为天气变暖和了!”
是啊,幼儿的创造性很强大,当成人的思维被现实慢慢同化、禁锢了的时候,幼儿的思维想像却像波涛中的浪花一样猛烈地翻涌着,有时会让人感觉有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有时又会让人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当他们用纯真的眼睛去目不转睛的望着你的时候,相信那时的你会跟我一样,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亮色!
曾看过兰海的《超级育儿师》有很多感触。例如,兰海老师提到很多父母都会说这句习惯句式:这个不着急,等他长大就会了。那么六岁以前有什么是不能错过的?这不能错过的成长内容肯定不是识字数学或英语,而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却能影响终生的内容。
她讲到一个实例,不到三岁的丢丢属于不会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他用尖叫用激烈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学习情绪表达的关键时期,家庭转换生活地点,三岁多的孩子还没有适应新环境就去了幼儿园。由于语言不通,丢丢只能用尖叫让老师和别的小朋友明白他在害怕、他在拒绝、他在难过和愤怒,接下来的一年,妹妹出生了,父母的注意力又转到了妹妹身上。父母没有时间教丢丢应该怎么做,所以,丢丢只会用尖叫来表达自己,因为周围的人能听懂。
不过在我看来丢丢的问题不是没人教,而是有一个不合格的示范对象,不会控制情绪的妈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为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也许父母没有意识到教,但是行为已经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们的语言行为方式都是在模仿身边的成年人。
成人自以为是的态度,以及他们那些错误的、不恰当的行为,其实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这些潜在的矛盾,总有一天会引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现实冲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采用的方法不在乎以下两种:纠正孩子的不当言行,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对错。然而,父母很少能够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们采取的方法大多是以道德上的劝说和口头上的训诫为主的。一旦这些做法都无效,他们就要采取鞭打和责骂的方法了。但是,父母在拥有体罚孩子的权利的同时,也背负了双重的责任:一是父母要在没有抵抗力的孩子面前表现出绝对的权威和说一不二的威严;二是父母必须在行为举止方面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同一句谚语所说:推动着摇篮的那双手,掌握了整个世界的未来。然而,一位母亲即使她在童年时只靠耐心和练习便顺利学会了最简单的工作,她也不会将这套方法用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而一位少年得志的父亲,可能也会因为懒得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人格,而不去用心观察孩子。结果,很多父母都放弃了自己的重大责任。
作为父母,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自从孩子成为家庭中的一员,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的任务就是协助、引导孩子。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寻求帮助孩子的方法。
孩子对父母来说是唯一的,父母并不希望孩子的未来会有多么辉煌,但他们真真希望孩子的身心是最健康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亦是如此,勿让“明珠”蒙尘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