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路上,跟一个同事聊起孩子。她有两个儿子,老大5岁,老二1.5岁。老大跟妈妈关系不是那么亲近,而老二则是很会讨人喜欢的乖宝。最近老大有各种挑战行为:在幼儿园课上,不停地打扰老师;在家里,抢弟弟的玩具,把弟弟的玩具从窗子扔到外面,怂恿老二在脏地方爬,然后找妈妈告状……
从她嘴里,我看到了老大被冷落,通过各种挑战行为寻求关注。我跟她说要多关注一下老大了,花一些时间陪伴老大,给他多一些爱。结果她说,男孩子不需要这么细致,也不能太亲近,否则孩子都不独立了。
我惊诧于她的观点,也忍不住地想细究一下:我们想要的“独立”什么样?
1.爱孩子多了,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吗?
爱和溺爱是不同。
首先,爱内在地带有责任感,而溺爱是家长对自己不能接受事件的妥协。爱一个孩子,我们会希望他增长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生活;溺爱孩子,往往是源于家长自己不敢、不能面对自己的处境,比如不想面对孩子哭闹的情形,就对孩子妥协;不能看到孩子难过,就对孩子妥协。
其次,真正的爱是能给到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孩子因此更有力量,也能有能力独立。溺爱是让孩子感觉到我不行,我需要别人的帮助才可以,孩子没有信心和能力独立。
真正的爱是能鼓励孩子独立的。
2.无视、冷落孩子,培养了孩子什么样的独立性?
长期被忽视、被冷落的孩子会对获得父母的关爱失去信心,放弃了努力。这种情况下,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独立”,只是这种情况下的独立不是带着爱和勇气,而是在失望、恐惧之下无奈的、被迫的独立。
3.我们想要的独立性什么样?
假设突然交代你明天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谈判,他可能会有两种交代任务的方式。
方式一:领导跟你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谈判,影响到团队今年的绩效目标,让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方式二:领导跟你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谈判,对你们团队来说是上亿的订单,对你个人来说是个难得的历练、提升的机会。领导还给了你很多细致的建议,并说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他会支持你。
对这两种方式,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哪种情形下你会更有勇气?更有担当?当然是第二种方式。
当我们的孩子要离开我们走向独立时,我们希望ta是带着爱和勇气,信心满满地去追逐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带着失望和沮丧被推出家门的。
最近小树在学游泳,憋气和换气是个难关。之前,连洗澡时水不小心溅到脸上都会发脾气(小树洗脸还一直是用面扑擦,不敢把水直接浇到脸上),游泳要求把头埋进水里,这个挑战实在太大。
之前也曾听说过学会游泳的秘诀:教练硬把孩子推下水,自然就会了。今年暑假,邻居的一个孩子就是这样被教练扔下水的,结果孩子从此不去游泳池了。游泳半途而废。
我不想小树被这样“逼”下水。
我事先跟教练做了很多沟通,核心的点是我们不着急,跟随孩子的节奏,等他准备好了再进行下一步。为此,我购买了更多的课时。
每次课上,教练很有耐心地跟小树讲解,回到家我们也认真按照教练的指导练习。教练和我从不摁孩子的头,每次都是问:“你准备好了吗?如果你准备好了,就尝试做一次。”每次小树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我能看到每一次动作有进步时,都是他自己想要做得更好,带着勇气把脸埋得更深,坚持的时间也更长。
最近他总在憧憬:等我学会了游泳,我就躺在水面上睡觉、看书……一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