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46年,黄河暴涨,河南、山东多处决堤,灾情严重。时值风雨交加,康熙一脸严肃,语气严厉地问太子胤礽应该如何治理水灾。但胤礽一时语塞,片刻之后才回复说康熙英明虑断。康熙立即呵斥并表示自己确实早有所虑,但现在要听的是胤礽作为太子的想法和主张。
正在此时,胤禩上前启禀表示黄河泛滥自古以来就有,而康熙与古代治理黄河之人相比,“功”与“诚”皆在众人之上,得出“此次黄泛忽发纯属天灾,不在人事,怀忧民之心则可,抱自疚之意则不必”的结论,并追溯康熙43年黄泛历史,断言当前灾情存在夸大之嫌。而十阿哥则表示当前救灾无非“钱粮两项”,并提议动员灾区周边县府支援,同时可以降旨户部拨出赈灾银两。
众人疑惑之际,胤禛大步进殿启奏,他刚清理完国库存银与灾区临近数省存粮实数,发现当前已“无粮可调,无款可拨”。并且,国库当前银两不足50万两,缺银200万两以上,并同时呈上明细清单。
康熙一边过目一遍训斥太子、胤禩一边询问胤禛对策,他建议先从国库拨款40万两到直隶买粮,其余部分先到江南筹款,然后再买粮。
而康熙听完,思忖之后告诫众臣和皇子们,朝廷和百姓乃一锅同体,尽管洪水现在淹的是百姓,但如果朝廷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明天淹的就是这紫禁城。
……
胤禛与胤祥奔赴江南灾区,突见年羹尧上来迎接,并表示自己料到阿哥们定会微服简从,因而自己也未穿官府并带了两人在此恭候两天。语毕,胤祥随即打趣年羹尧是想借此殷勤以便申请回京。而年羹尧则表示自己虽然有这个想法,但并不敢提及。而胤禛则说“先办事,事成之后再商量”。
……
去扬州府衙途中,偶遇李卫被捕,因见其说话聪明伶俐,让人将其松绑。来到府衙询问一番之后,胤禛特地追问为何不见田文镜,却听扬州知府以田文镜“处事操切,治县无方”而免职,更说田文镜断案已经激起民怨。胤禛当场呵斥,将自己了解到的实情——田文镜因判案“有钱的输给没钱的,钱多的输给钱少的”。并进一步将其官服“借给”田文镜。随后,胤禛又顺带去看望邬思道,却未与其相见,但吩咐属下将其尽快接到宫中附上,待回京之后再亲自接见。
……
见到田文镜之后,胤禛即刻任命其为扬州知府兼此次江南筹款的钦差大臣。田文镜立即投入筹款赈灾中:一是亲自给灾民盛粥,了解粥太少之后,又宣布增设粥场,并添加每日济粥次数;二是召集周边府县动员大家10天内尽快筹粮……
随后,李卫向胤禛和胤祥禀报田文镜赈灾情况:一是增加了五个粥场,二是灾民们领粥之后,都十分感激胤禛和胤祥。
大师兄思想:
康熙开展的这一场廷议,其实已经为后续各位阿哥的走向埋下了伏笔。廷议表面是讨论 “黄泛”,但讨论之下,却是康熙对大清王朝几位管理者的一次全面审视与调查。
而第一个考查的人就是太子胤礽,作为当时的一国储君,太子过于怕事与保守,康熙对其秉性才能其实早也了解,但廷议之上没有任何主张的胤礽却将自己的问题又抛给了康熙,胤礽拿不出救灾方案,让康熙不满。由此可见其胆小谨慎之外,还没有主见,但即使康熙训斥之后也不见其进一步阐明观点。
随后发言的八阿哥胤禩和十阿哥胤䄉,前者武断地将当前水灾与历史水灾相提并论,后者尽管提出了水灾解决方案,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当前国库钱粮是否充足够用。并且,就十阿哥而言,自己也正是户部的管理者,国库粮银自己应该是最清楚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再看四阿哥胤禛,虽然上朝迟到,但却亲自到户部调查粮银实数,真正做到了“面对问题,亲自到一线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并拿出解决方案,用事实说话”。
一场廷议,对于阿哥们来说,是对他们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审核,对于康熙来说,却是一次领导力与“知人善任”的亲身示范。在康熙的提问引导下,不但最终确定了赈灾的措施与方案,而且也借康熙的感悟对管理者所肩负的角色与使命进行了诠释。皇帝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他有多大技术,而是他是如何使用“人才”,由左右人才帮助皇帝治理天下,所谓“帝王心术”即是用人之术。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雍正学用人》,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