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电信诈骗的报道时,我们大多数人的感觉通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旁观者清」,这个判断足够冷静清醒,但却隐隐充斥着冷血的优越感。
面对任何问题,一旦我们充满优越感,抽身事外,往往得出一些正确的废话。没错,电信诈骗在大范围看,是个概率事件,可一旦指向某个具体的个体,往往就是灭顶之灾,当事人钱财尽失,生活无望,心灰意冷,甚至自寻短见。
评价诈骗案件时,我们的智力优越感比比皆是
在汉语表达中,「旁观者清」还有另外一种表述:站着说话不腰疼。
小品《卖拐》里,一脸憨厚的范伟在赵本山的忽悠下,蠢萌得不可方物。表演者的愚蠢引发了观众的智力优越感,大家只顾着哈哈大笑,完全忽略了赵本山老师试图传递的深刻道理,那就是——你跺你也麻。
在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事件中,这样的智力优越感表现更甚。
女学生被骗去学费,是因为书读多了,傻。大学教授被骗去千万元,是因为只顾着钻研学问了,情商不够。再往前几年,有知名演员也中了电信诈骗的招,是因为钱多。
这样的优越感随处可见。某地居民社区举行讲座,请来电信诈骗的受害者,讲述自身被骗的惨痛经历,希望引起听众重视,在生活中引以为戒。结果,讲到伤心处,台上的人抽泣落泪,台下却一片嗤笑。
有人直言,行骗手法如此拙劣,竟然还会上当,你咋那么傻呢?要是我,才没这么弱智!
拙劣的骗术为何能屡屡得手,这是一个问题
哦,果真如此吗?
常识告诉我们,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和痴线,大部分人的智识处于平均水平,谁也不比谁高到哪里去。可人们总是普遍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看到他人不幸受骗,总是急于摆出一副「海燕呐,长点心吧」的智力优越感,觉得上当者总是不够聪明,唯独自己洞若观火,眼神如炬。
可惜,这只是错觉。
有个现象很值得思考,任何一种骗术,被曝光后,人们总能轻易发现漏洞,但在之前行骗时,却能屡屡得手。
这是为什么?
如果对此忽略不问,而只是满足于事后诸葛亮,那么,下一个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就极有可能是你。
骗术起效的核心要义,是激发人的坏情绪
这不是危言耸听。
电信诈骗发展到今天,早已集团化,行业化。整个行骗过程,分工明确,流水作业。他们有专门的队伍,研究新的通讯技术和金融政策,不断创新诈骗剧本和话术,可以根据时政热点随时更新。骗子的每句话,都经过反复的打磨和改进。
也就是说,在诈骗场景中,我们往往是一个人VS一个团队,毫无防备VS万事俱备,一脸懵逼VS套路无数,作为单独个体,完全处于劣势。
更要命的是,所有行骗手段和话术的基础学问,基于对人性的洞悉和心理的了解,其核心要义是,激发人的坏情绪,包括好奇、贪婪、恐惧等。
任何人,被这些坏情绪控制时,很容易丧失理智、主见和判断,像只听话的兔子,骗子再适时加以诱导,很难不中招。
如果足够坦诚,我们应该承认,在诈骗事件中,骗子是主犯,我们的坏情绪至少是帮凶。因为好奇,我们点击链接。因为贪婪,我们以小博大。因为恐惧,我们破财消灾。等坏情绪消失,理智恢复,就算发觉其中疑点重重,却为时已晚。
管理坏情绪是人生必修课,优越感也是坏情绪之一
在生活中,我们听多了「冲动是魔鬼」,也见多了「暴脾气」和「急性子」,一言不合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冷静下来幡然悔悟,后悔不迭。
这和电信诈骗受害者的心理历程何其相似。
由此可见,无论何时,情绪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有平和从容,又有多么困难。
管理坏情绪,这是人生必修课。
最有效的做法是,内心足够警觉,一旦发现坏情绪的苗头,马上进行物理隔离和注意力转移,不顺从,不回应,先放一放,缓一缓,多听听别人的看法,暂时不要做任何决定,要知道,没有什么事是迫在眉睫需要当机立断的,天塌不下来。
在更深层次上,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轻易为外界所诱导,所驱使,所蒙蔽,才有可能养成完整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客观的洞见,这样的人生才可能拥有独立、安全和快乐。
还要提醒一点,处处秀优越感,也是坏情绪的一种。
图片作者:Jeremy Thoma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