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一、常怀敬畏之心,认同中华文明
文明起源是文化的根基,也是文化自信的依据。文化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通过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从而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以及价值归属。“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等于割断了精神命脉”。因此在认识上必须站在文化的高位,始终保持对文化有一颗敬畏心,尊重传统文化并且深刻认识加强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使得中华文明远古的源头绵延不绝、川流不息,不断疏浚着文化自信。
二、常怀进取之心,汲取历史沉淀,传承中华文明
人类历史是大浪淘沙的进程,并非一切都会停留在历史的大江大河之中。只有那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的、有益的、堪称精华的事物才能在文化的激荡中沉淀下来成为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经过了五千多年的时光沉淀,才得以孕育而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因此要以史为鉴,从历史经验中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流传给我们后代,不断增添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新时代新征程注入文化自信力量。
三、常怀包容之心,永葆文化生命力,并将其发扬光大
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是人类对美好未来憧憬的应有之义。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因此,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型文明观,尽量减少和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永葆文化的青春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不断将其传递下去,并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在了解了中国的国情之后才能将中国的文化很好的传承给下一代,让年轻一代可以在前人的将中国的文化传承和传递下去。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