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8本读完的书——《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作者:约瑟夫·布尔戈#
1.
心理学的书籍一直是我书架里的“座上宾”,而选择读这本书的理由也毫无例外的是因为它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一本讲心理防御机制的著作。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防御性,而我自己的理解是“自我保护”,不过我不是很确信的一点是——这看上去可以将一切令我感到不快或不顺利的东西拒之门外的行为,其实也在深深地伤害着我自己。但我始终认为的是,我所说的困扰、折磨或者伤害从来都不是如其他心理学家断言的那样,即所有的心理问题(困扰)都源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尽管很有可能我只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当然,我也在想,或许我只是暂时因为才疏学浅而没有能力反驳这一点故而怀疑是否是自己不愿意承认。)
决心探索自己的心理世界,并非为了可以更好的与他人建立联系(或许这么说又显得我在防御了。至少从近几年开始我意识到,于我而言,困扰我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哈哈),只是为了更多的了解自己、观察自己和改变自己,并践行不断自我成长的原则。
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何为心理防御、为何防御、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如何解除心理防御以及解除防御后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改变与成长。
首先,就我个人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如果没有读到这本书,我的回答就会如我之前的想法那样简单粗暴——因为它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保护自己免受一切可能的或曾经受过的伤害。(不过即便是读完了这本书,我也不会就此把我的想法排斥在外。)
书中说:“心理防御就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对自己撒的谎。”,它不仅“使我们将不可接受的想法和感受排除到意识之外。”,还“扭曲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包括我们对人际关系和自身情绪的感知。”,而它于我们而言最大的弊端在于“心理防御机制往往会转移或误导我们某些最强烈的情感,导致我们做出与自身需求南辕北辙的行为,不能得到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可能会带给我们自我挫败感,甚至使我们产生自毁倾向。”
那么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压抑和否认: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所谓压抑,就是逃避那些会让我们感觉到痛苦的一切并努力将它们排除在我们的意识之外。而否认,则代表着否认一切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感受,这些否认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否认自己的觉知。
置换与反向形成:置换指把自己的感受转向另一个无辜的个体,反向形成是指将一种不可接受的感受或冲动变成与之相反的感受或冲动。
分裂:指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觉得无法忍受由复杂性引起的压力与困惑时,我们就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裂为两个简化而对立的部分,并且我们通常会站在其中一个部分的立场上,排斥另外一部分,以此来“消除”复杂性。
理想化:这其中包括理想化的看待他人、理想化的看待经济以及理想化的看待自己,之所以理想化,是因为它是简单的“解决之道”。
投射:作者用一个俗语简明扼要的说明了投射——“锅嫌壶黑”。当然,书中还有更详尽的解读。
控制: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为专横、揪着细节不放、一切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以及不同程度的洁癖。
“思考”:这里所谓的“思考”指大多是一些胡思乱想的个人独白,我认为可以理解为“钻牛角尖”,这种思考过程是一种内在的谎言,让我们远离丑陋的真相,或者掩盖痛苦的现实。
羞耻防御:即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掩盖内心那个真实又丑陋的自己。
如果对如何解除心理防御以及心理防御解除对自己的益处感兴趣的话,不妨去读读这本书。另外仍借用作者的话提醒一下:“所有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是在无意识层面,在我们的觉察之外起作用的——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防御就失效了!”
2.
有时候,我很惭愧也很心虚,读过那么多心理学著作,却仍然未走出心理困境,尤其当我被讽刺“你还学心理学呢……”,羞愧就更加明显,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脸上。我能说什么?指责说那种话的人对深受心理困境折磨的人的不理解?还是挖苦他对心理学知识的一无所知?又或者是讽刺他一个不愿改变自己的人根本体会不到一个极力改变自己的人需要承受的矛盾与挣扎?罢了!
当我在许多心理学著作中发现其实许多心理治疗师都曾是或者依然是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来访者时,我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也便不再因为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倍感惭愧和心虚了。
这本书最令我深受启发的地方在于,我本一直幻想或者期待着我可以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来治愈自己,也就是根治那些始终困扰着自己并给自己以及自己身边人带来伤害的心理问题,但这本书告诉我,这种期待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无论一个人如何改变如何成长都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痛苦体验和感受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通过改变和成长让自己有更好的应对那些心理问题的方式。
没有既完美又圆满的一劳永逸结局,寻着一个完美又圆满的目标而去,我们终究会想要放弃,因为这过程的艰难常常让我们想要停止脚步,目标再吸引人也是遥远的,它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现在,而唯有真正的喜欢上追求目标达成的过程,才真的可以离目标越来越近。正如作者用弹琴举例所说:“在我们的治疗中,我不断地向她强调,她需要爱上练习,爱上刻苦的努力和不断出现的挑战,而不要仅仅把这些当作取得理想结果的手段。改变的过程永无止境。你不会变成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己”,不再有任何挣扎。”
尽管我认为大多数时候我已经在思想上跨过了各个阶段,但偶尔行为上的失败仍然会让我再次陷入绝望的深渊。真正落实到行动的过程,对我们这种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也因此,放弃改变的人总是那么多……而我也会有许多想要放弃的时刻,那时候会想,改变也痛苦,不改变也是痛苦,那还不如随着自己的直觉和熟悉的方式行事好了,但转念之间,又会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克服不了那些心理困扰,生而为人,不就是要去克服那些影响自身成长的缺陷吗?
是啊,人可以改变,但改变,实实在在的不容易,而且,这很可能是需要用一辈子来与自己作的斗争。但我也愿意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我就是在持续地成长与改变,尽管我永远不会达到理想中的状态,尽管生活中仍然有层出不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