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事业小有成就,做事雷厉风行,就是他这样一个能力,却给小孩子做一个极其糟糕的示范,就算事业赚钱做到他这样,在家庭生活和亲人关系很不好,这样会给小孩一个不好的印象,觉得生活怎么这么烦恼,让孩子承担了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和困惑,觉得爸爸妈妈是我们小孩的守护神,家一定是温暖的港湾,一个家庭不和谐里出来的孩子,以后到到社会上,会要么没有那么强的力量感,要么就虚张声势。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 [1]
我习得性无助,主要体现在在家务活和做饭上,小时候很懒,贪玩,又马大哈,家里我姐姐就是所谓的乖孩子,听话,勤快,为别人考虑。我小时候经常挨骂就是说我懒,好吃鬼,好吃现在过了口欲期那个劲儿了,只是偶尔一个月会爆发一次馋劲儿,就是想吃什么东西,就是一定要吃掉,迟到了就不再想来,当时满足后,看到买多了吃不了的残羹,竟然想自己前几分钟觉得自己可以为了吃上这一口东西就太幸福了,满足后竟然是厌恶,这玩意儿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