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体会,关于爬行脑,情绪脑和智慧脑。
老师说: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详解: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脑:三位一体的结构,
爬行脑:从进化角度从下往上分三层:脑干、边缘系统、大脑皮层脑干是生命中枢,包含: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从进化角度讲:相当于爬行类大脑。
情绪脑:边缘系统,相当于哺乳类的大脑,叫情绪脑。在情绪脑当中,遇到危险的时候边缘系统起作用,边缘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一个结构杏仁核(负责情绪)、一个海马体(负责记忆)
智慧脑:大脑皮层:额叶(运动)、顶叶(躯体感觉) 颞叶两面负责听,枕叶后面负责看进化最高级的前额叶,负责决策,计划。几个额叶起作用的时候是一体的,不能分开。
我的思考:从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类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完全是因为进化出了智慧脑;纵观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只有人类这个特有的物种才具有智慧脑。正因为是进化出了智慧脑,所以这个脑区相比爬行脑和情绪脑是最晚才出现的,当然智慧脑也有它的bug。
第2个体会,爬行脑与情绪脑的区别。
老师说:爬行类和哺乳类有什么不一样?爬虫类没有情感叫冷血动物,专业属于叫变温动物,人叫恒温动物。从成长角度讲,当你出生的时候,你边缘体中的杏仁核已经发育成了,3岁开始记忆,所以海马体在2-3岁的时候相对才能成熟,如果一个人受到的伤害是在3岁甚至2岁之前,记不住,没法回忆,就像有人伤害了你,你不知道谁伤害了你,有人伤害了你,你知道是谁伤害了你。3岁之前,一个人如果受到了伤害,没法回忆,但会有躯体上的反映,治疗起来会非常麻烦。脑干当中还有个重要的系统,像渔网样的东西,叫网状结构,负责觉醒和迷瞪之间,相对好的不好的意识程度。
我的理解:爬行脑是完全自动运行。情绪脑在一定程度上受人意识的控制,也有一部分是不受人意识的控制。如果经过特殊的训练是可以将情绪管理好的。
在三岁以前,其实人是有记忆的。不过这些记忆没有进入到意识进入了潜意识,这些部分的记忆进入了杏仁核,但是没有进入海马体。这就是为什么0~3岁的孩子如果被坏的对待,那么这个孩子以后大概率会出现心理问题。
第3个体会,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老师说: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人就兴奋起来了,吸气就是交感神经,呼气是启动副交感神经,人就安静起来了。有神经焦虑的人是副交感神经启动不起来。
我的思考: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冥想要求呼气是吸气时间的两倍。原来是因为呼气是启动副交感神经,如果呼气时间是吸气的两倍,那么人就会慢慢的安静下来。
第4个体会,关于学员提问青春期的孩子。
学员提问:青春期孩子,17-30岁之间都算,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在要求公平的对待,出状况的孩子都认为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怎么去开解他们?
老师回答:首先,你能接受他们嘛?青春期在成人期之前的时期,能不能接受他们是个前提,如果你接受他所有说的,开解怎么说都可以,如果不能接受他,所有的开解也没多大的意义,像情绪一样,发脾气,如果接不住一个人的情绪,安慰他什么都没有意义,接住了,说什么话就不重要了。强调的意思: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表现,是常态,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孩子也是人,也有非常态的表现,比如,青春期的孩子,现在总是发脾气,所谓逆反,不是青春期的孩子也逆反,我们要区分开,哪些是在特殊时期逆反,哪些是个性特征或者养育造成的脾气大的逆反,而不能笼统的说青春期的问题,所以区分很重要。
我的理解:对于孩子,如果在青春期以前对孩子都比较尊重,整个家庭形成了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氛围,那么孩子就比较能够顺利的度过青春期。
我见过很多人一直卡在青春期,我自己也是 35岁左右,才逐渐的走向成人期,那是因为学习了心理学,学会了逐渐的管理情绪。很多人卡在青春期的主要表现是:不会管理情绪,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足。
第5个体会,关于母乳的提问。
学员提问:小时候母乳喂养过度,现在胃不舒服,哺乳期经常呕吐,到一岁以后慢慢缓解,到青春期出问题是否也有关联?
老师回答:关联都是人为的,相关关系可不是因果关系。什么叫过度喂养?关联度有多大,是不是一种因果的关系,现在孩子胖,胖是个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是多个原因造成的,1岁以内的事太久远了,我们的归因方式决定指导方式。怎么能够促进改变,怎么去归因,解释是为了解决服务的,不能为了单纯解释而解释。
我的思考:解释是为了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按照构建学说的理论:只要能自圆其说,让来访者信服,就可以起到疗愈的效果。
第6个体会,关于自我疗愈。
学员提问:个人成长的问题,接纳自我,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心理治疗的基本改变,首先要面对个人的情欲,包括体现情欲的幻想,如何来面对个人的情欲?
老师回答:首先,我们知道情是欲的外在表现,了解情还是为了了解欲,如何去直面情欲,要把欲做个区分,有理论支撑,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有情绪的时候是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我哪个层面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这需要反复练习的。
如果你爱人感觉到压抑的时候,问,你需要我帮你什么,让她表达诉求,因为在不会表达诉求之前,你所有对他的了解都是猜测,帮她的话,就让她表达诉求,只有一个人能够表达诉求的时候,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提高,就是帮她做心理建设。
潜意识层面的欲望,靠觉察是不够的,只能靠专业人员的分析,比如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你觉得不听该做,但是就是发生了,举例,吃完饭后莫名其妙烫伤了,前一天晚上只要爱人不刷碗,你就把手割伤了,可能这个割伤手就是有意义的,用伤害手的方式来逃避刷碗,假设昂。没有人通过简单一说说,多一个心眼,去觉察下,他可能是什么?你能观察到的就是情绪和行为。莫名其妙的发火了,理智觉得这有什么可发火呢,但是就是发火了,为什么发火呢,就是没有满足欲望,无意识的欲望没有被满足。
认识领悟疗法,教科书上说对童年的创伤有一定的疗愈作用,这个方法是否真这样?疗法相当于工具,关键谁在用这个疗法。可能达到目的也可能达不到目的,和工具关系不大和使用工具的人关系大。工具是种技术。
个人想进行自我疗愈的话,要跳出技能范畴?自我疗愈,啥叫自我疗愈,空的,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没有心理问题,你提的问题我是很多没有想过的,你就提高了我的思维意识,你就是在疗愈我,你在不知不觉中把我疗愈了。上课对我来说就是自我疗愈的过程,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知道力量大小,才有尊严感,力量感,自信心。这个疗愈就是这样的。
我的思考:我想这位学员是想提问,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他提了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情欲。
如果是位年轻的学员,受情欲的痛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每个人都会遭受这个痛苦。解决的方法就是满足它呀,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满足它。
如果是想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我而言,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和提高心智化的能力来达到这个目标。这两项都需要一定心理学的知识和练习来支撑。可能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第7个体会,关于关于人看到蛇的反应。
老师说:人看到蛇,经过眼睛,进入大脑,到了丘脑,丘脑不会判断,只知道和我相关,但是不知道是蛇还是绳子,继续往后传,传到视觉到了大脑皮层,所有能区分的东西都是大脑皮层起作用,区分叫智慧,这是一条蛇,有记忆,咬过我,就传递了边缘系统的杏仁核(负责情绪)杏仁核开始发指令,遇到危险了,我是跑呢还是心跳加快,这是完整的脑回路。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从杏仁核到视觉皮层传递的部分,从丘脑,又叫视丘,从丘脑到视觉皮层,不知道什么原因,功能出了问题了,也可能是器质出现问题,我们一般认为是功能出现了问题,坐了一个小时,不会走了,一种是腿断了一种是腿麻了,腿断了是器质性变化,腿麻了是功能性变化,专业工作者任务,区分腿断了还是麻了,从丘脑到视觉皮层,这部分麻了,功能出现问题了,气质上没问题,一旦功能出现问题了,就不往后传了,一旦面对蛇,从眼睛进来,到了丘脑,不能往后传了,直接从丘脑给杏仁核发了指令,就跑了,因为他没有经过大脑皮层,没有区分能力,但不知道原因,如果面前出现了绳子,经过他的眼睛,进到了丘脑,从丘脑传到大脑皮层,会区分开,这是绳子,不会咬我的,就是一条绳子,但是,功能出现问题了,丘脑直接给杏仁核发指令,不知道绳子,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反映,一般叫反射,见着就跑了。这种解释,不见得正确。解释没有对错,关键看你的解释能不能听你解释的人信。解释为了解决,解释不一定是对的,不见得我的解决是没有效的。
我的思考:因为蛇是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存在的危险动物,所以人在看到类似于蛇的东西,比如井绳,就会自动的反应被吓一跳,这就是通过视觉直接传到视丘脑到杏仁核这个路径,整个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
当我们跳到一边时,这是这个信息传到了我们的视觉皮层,经过我们大脑的综合评估,发现是井绳而不是蛇,这时就会向杏仁核发出情绪缓解的信号。这就是第2个比较慢的路径,整个过程是有意识的。
第8个体会,关于老师喜欢吃东西的举例。
老师说:举例(重要),我今年56岁,体重超重,高血压标准偏高,减重,怎么减,少吃和多运动,这两个你选择哪个,少吃难还是多运动难,心理不太健康的人说,不做是难的,做了什么是不难的,对我来说多运动来说不难,少吃很难,因为要改变既有的习惯,多运动是建立新的习惯。9点40回到家,饿,知道要少吃多运动,但看到好吃的东西,从眼睛进入丘脑,如果继续传递大脑皮层,知道吃了不能吃长肉,给杏仁核发指令,不能吃,很遗憾的是,功能丧失了,看到好吃的,直接到丘脑,直接发了指令,拿起东西吃了,咽下去了,大脑皮层的评判就起来了,觉得不该吃,所以每晚,吃饭之前下决心不吃,忍不住吃了,又后悔,再吃,再后悔,一天到晚完成这个循环。为啥知道做不到,是因为我从丘脑到大脑皮层这部分麻痹了,麻痹了怎么办,腿麻了怎么办,跑跑活动下,没有第二个方法。图讲了:知道做不到的问题,练习的重要性!又是态度问题(遵从,认同,内化)
我的思考:老师举例,实际上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就是本我与自我的搏斗,本我非常想吃零食,自我在协调,为了减肥不能吃,最后本我战胜了自我。
解决方法是信则灵。
第9个体会,关于泛化。
老师说:泛化的反义词是分化。人的成长是由泛化到分化的过程。角色分工明确,边界感清一般心理问题没有泛化,严重心理问题有泛化。
我的思考:一般心理问题就只是心理有冲突,但是没有泛化。严重的心理问题就会有泛化。神经症还会有变形。
第10个体会,关于定型。
老师说: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映定型系统叫定力定型,简称定型。
我的理解:如果从神经心理学来讲,就是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脑回路。
第11个体会,关于资质问题。
学员提问:资质问题,国家没有门槛了,有和没有证书都可以做的。
老师回答:资质问题和能力问题,两个事,很多有驾照不会开车,很多没有驾照开的很好。你有驾照了,接下来怎么把车开好的问题,这条路是什么路呢,门槛相对低,进门之后,爬起来就比较难,反过来说,门槛告的进门后相对容易,比如京剧,入门难,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几工,悬殊特别大。三级医院能治病救人,乡村医生也能治病求人,服务的人不一样。电影:北京人在纽约,如果你爱他让他在纽约,因为在天堂,如果你恨他,让她在纽约,因为是地狱。从事心理咨询,如果你爱他从事心理咨询,在天堂,如果你爱他让她做心理咨询,是地狱。刚开始从事起点比较好,是偶然性一定小于必然性。磨练的过程。过程:知名度,有人知道你。在知名度基础上有美誉度忠诚度,只有一部分人忠诚于你和你匹配
我的理解:活到老学到老,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