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参加培训第二天,流了太多的泪,居然和zy真正的和解了,看到了自己的心理阶段,收获还是很多的,但同时开始产生一些疑惑。
一 被指责捆绑的孩子
上午是让大家看到一个被指责的孩子的内心世界。随着yl被一个又一个布条缠住,我感受到她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情绪被看到,同时得到释放,老师指引着有所触动的伙伴,去拥抱她,并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这个游戏因为是预料的过程,虽然当事人投入其中感受会比较深刻,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有些习以为常。直到后来,我感觉到自己的肩部到手肘好似也被紧紧束缚,我看到了父亲阴沉的脸,对我进行指责的样子,才明白这真的是每个人的功课。
我跟随上前,流着泪,解掉其中一根绑带,意味着绑缚在我身上的绳索也随着卸下,但是,我好像达不到那样的状态,这个过程于我而言,就是灵光一现的看到。
相比而言,zy的触动就比较大。这种投射的方式,主要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到自己,老师在游戏前讲到一个词我很有感触,那就是自己的脑回路,我是不是在自己的固定脑回路来回打转呢?不知而知。但是我能够看得出这个游戏,一方面是让大家看到自己曾经遭受的,另一方面就是看到自己正在做着的。
二 认识自己,看到自己处在哪个阶段
依然是利用家排模式,不过是浅家排,利用一个人的站位,让你看到在成长过程里跟父母的互动对自己的影响。
通过演练,我认为自己喜欢的是做父母的和事佬甚至去承担父母的角色,但是老师解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不是乖乖女,当然也不是那种一力承担的女强人,甚至,我也不是站在父亲身边具有一些恋父情怀的女子,我只是对母亲有很多情绪,却依然无法放下她前行的无奈女儿。
这个过程,我想起来微社无数次玩的游戏,根据数字猜测一个人的人格,在这方面,我还是倾向于相信梁诗晗老师说的,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但是确实,有的人走得很远很远。需要用这样的方式让他看到,当然不只是看到自己潜意识所处的阶段,更是要点醒一个人的执着到底会带给他什么。
而我,不知是因为成长有所改变,还是本来家庭基本平衡,我都是有所感,却并不深刻。老师的语音引导,居然让我有些勉强,甚至麻木。
游戏以后的三明治拥抱,孩子在中间,爸爸在后,妈妈在前,却给我一些触动,那种身体的感受应该是最真实的。我体会到在儿时与父亲的疏离,可惜跟助教探讨,他觉得我有些偏离。之后也跟雷老师有所讨论,但是她的语音引导仍然让我有些走神。至此,我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热情在消退,期待在降低。
三 与父母链接
其实这个环节是我一直期待的,也寄予很多希望,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可以面对的只是细节,那种全面性的,深层的触动始终不敢去尝试。不过,就是这个环节,让我又一次认识到作为咨询师支撑作用的重要性。
先开始是zy自告奋勇去演示,她选了我和另一个朋友做她的父母,主要程序就是在心中想象父母的样子,然后对着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等表达足够的时候,由导师来做引导,说出一些自己内心最想说的话,让身体的紧张和情绪的压抑得以释放,由此自己的认知感受也发生改变。
zy进入状态很快,看到她对母亲倾诉,我也会增加很多对她的理解,由于是导师陪伴,她的情绪引导非常恰当。这个过程时间非常长,最后老师一边引导,一边开始安排其他成员也在助教的带领下展开训练。
我看到,这个停顿,已经让她从那种沉浸状态走出来,瞬间有些不知所措。老师安排好别的小组再过来的时候,她已经向着她的父亲(我)开始控诉,依然是声泪俱下,却感觉无法再那么充分。
作为父亲的我,身体几乎站立不稳,由此我也知道,其实在家排里面,做代表也是需要很大的付出的。而老师在结束后轻言淡语并不能让我立刻放松下来,那么,使用这种方式的恰当性就值得商榷。
以后就是我开始做主角,依然会声泪俱下,因为很多情绪确实在那里,我也是想要抒发的。但是我同时也免不了关注导师跟我的互动,结果,导师一去不回!我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助教,手里拿着一张纸,在我告诉他我可以结束了之后,照着内容读起来!除了有些内容我自己确实有卡顿,我是做惯了陪伴的人,内心的失望已经越来越浓。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整个过程,我必须让自己使用觉察,情绪有了表达的场所,我看到自己对父亲的浓烈的爱和疼惜,对母亲深深的失望和不舍。但是也就是看到而已。
总结
1我以前很喜欢说一句话,看到即疗愈。但是昨天却觉得未必。咨询师的先跟后带等等引导作用对于咨询者的帮助不可轻视,我觉得这不是依赖。
2早上77发了一句话,说到对过多的术有些反感,我深以为然。在心理学浸泡久了,对自身的感悟有了很多心得。
我从去年开始参加一些课程,赏识教育是道,其他的大多都是术,术确实有它的意义,尤其是对初学者,但是深入学习,需要的仍然是道。昨天看到太多的程式化,导师功力很强,而那些助教就有些差遣人意。
说到底,术的使用,没有真正的懂得很难使用得当,道的深刻,没有术的实践也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