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森林
文/王单单(云南)
阳光落在山中
最高的几棵千年古樟
撑开巨型树冠
承接了它的恩赐
接着是稍矮的榕树
栗树、榆树,以及
被雷劈掉一半的楠木
沐浴在它的养分里
最后才会照到那些
低处的植物。当然啦
只有林中漏下来的光斑
才会让最低的野草
东一丛西一丛地生长
不过,它们似乎已经很满足
互相纠缠着,匍匐着,牵挂着
挣扎着,维持森林该有的
幽深与磅礴
而那些常年没有阳光关照的
土地,光秃秃的
像一块块疤痕,大树
落下来的叶子,将它们盖上
时间久了,腐叶之下的泥土
变得肥沃,大树提前感知
暗地里,壮硕的根须
悄然伸了过来,继续侵入
继续长高继续长粗
继续在空中拦下更多的阳光
而那些光秃秃的泥土,只能在枯叶下
年复一年地,接受覆盖
成为森林,最柔软的地方
【静月听风简评】读《黑森林》这首诗,仿佛在读一部血淋淋的、超现实的锥心之作。太多的隐喻和象征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厚重而富有张力,引人入胜,扣人心弦。透过诗歌的分行,我们仿佛看到茂密的丛林中,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踩着羸弱的“小草”,霸占仅有的阳光,吸收所剩无几的营养,步步高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逃㳲的丛林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大树者寡,小草者众,所谓的逃汰,不过是建立在不公平竞争的终端。谁不渴望生命的阳光,谁不热爱赖以生存的土壤,谁不需要风雨的滋润……可这一切都被大树巧取豪夺,仅有的一线生存空间,也被繁茂的枝桠挤紧,压扁。整首诗,意在诗外,语言优美,以小见大,富含生命的哲理。作者通过大树和小草的强烈对比、幽深的诗歌意境和象征意义,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丑恶的社会现象,唤醒沉睡的心灵,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人生警醒,凝聚起奋勇拼搏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