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带着困惑来到教师成长营的,我希望在扬帆能找到大阅读的教学密码。我想,今天我找到了!
董尚元老师的《青蛙与蟾蜍》导读导写课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整本书阅读甚至是阅读与写作的范本,让我对学习型阅读的认识更加清晰。
在《青蛙与蟾蜍》的课例中,董老师首先用“猜猜这套书讲什么?从封面你发现了什么?看看目录”初步感知书籍;接着用他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语言讲了书中的第一个故事——《春天到了》。(单纯的把故事讲好听有趣也是要好好学习练习的)
接下来如何导读导写呢?
一:贴“标签”
用一两个词给主人公(青蛙和蟾蜍)贴个标签
注:用放大镜去发现人物的特点
二:说一说
你身边有哪些人物有一些“标签”特点?
1、你有一个怎样的妈/爸?
(勤妈、美妈、手机妈、火山爸……)
2、你有什么样的家人?
好吃哥、懒弟、唠叨婆……
3、你有什么样的家人、老师、同桌、邻居……?
三:想一想
怎样表现人物的“标签”特点?
1、再次阅读故事,你从哪些地方知道蟾蜍是个“睡神”?
*事例——凸显人物特点
*反复——突出人物特点
*环境——衬托人物特点
2、教学听下一个故事《讲故事》
得到阅读启示: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四:聊一聊
1、聊聊我们的朋友吧!说说什么是好朋友?
好朋友要在一起;好朋友要想着对方;好朋友要互相帮助;
2、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在一起做什么?你为好朋友做过什么?
3、好故事,离不开想象
想一想,( )和( )也是好朋友,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五:写一写(任选其一)
1、(写生活)写一写你身边有突出特点的人
2、(写想象)( )和( )是好朋友,他们之前发生了……
董老师也提供了很多阅读的策略:任务驱动、话题讨论、读中学写、戏剧表演等。
更令人惊喜的是,老师的分享过后还有分组实操。在设计课程时,组内老师们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发现我作为语文老师更容易受学科限制,容易把简单往复杂讲,应该像苏校长说的那样:不要限制学生!教师少讲道理,让学生去自由的说,孩子们说什么,明白了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去说去表达!
在听小组展示各自的设计时,我对应该怎么去听也更清晰了:听设计的出发点有没有基于文本的解读?听设计的内容与教授年级的孩子年龄特点是否匹配?
更在董老师耐心听我们唠唠叨叨的讲解中真正明白了:老师不打断学生,也不评价优劣,只有切实的鼓励!
总之,期待我也能向老师看齐,讲好故事备好课,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