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个新朋友知道我是学习心理学并且从事心理学的时候,总会有如下三个问题是我最经常被问到的:
1、你是学心理学的啊?那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我也许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是我肯定知道你很想知道我知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2、你是搞心理咨询的啊?你们心理咨询师是不是都有病啊?(我竟无言以对……)
3、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你懂催眠吗?
今天想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的就是大家提到心理学就基本上都会被人联想到的技术——催眠!
说到催眠就不得不提到最早是用催眠技术来给病人治疗的医生麦斯麦。
早在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就曾用过“动物磁”治疗癔症病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麦斯麦本人相信星相学,认为星球的引力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可以对人体内的液体或固体微粒产生影响,麦斯麦称这种影响为“动物磁”。治疗家可以将这种“动物磁”传给病人,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他用的方法就是早期的催眠术。
——摘自《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
正是因为有了麦斯麦医生的尝试和探索,才让人们开始关注到催眠技术的治疗作用。但是因为在催眠状态下,人们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所以很多电影、电视剧或者小说里面就把催眠说得更是神乎其神,好像只要会催眠,就可以让被催眠的人任凭你的摆布了!人人都在害怕被人催眠的同时,又特别期待自己能够成为那个能把别人催眠了,问别人银行卡密码的人!
然而事实上,催眠有没有那么神奇呢?在主流学术界对与催眠的定义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只是说说我对于催眠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以供朋友们对于催眠有个大概的认识。
催眠的定义: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催眠虽然名字里面有一个“眠”字,让很多人误以为催眠就是让人睡觉。所以我的很多朋友得知我会催眠以后,纷纷向我倾诉他们的失眠之苦,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但是很可惜,催眠状态下其实认得精神并不是如睡眠状态下一样,对什么事情都浑然不知。恰恰相反,催眠状态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它让人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引导催眠的人的声音身上,所以很容易按照引导者的指导去进行行为。这就好像你听一个音乐听得很入迷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用身体的部位跟着旋律的节奏一起晃动。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催眠?
大部分人对于催眠都有一种误区,认为我们谁都可以被催眠,所以遇到会催眠的人一定要小心!不能被他催眠了!
但是实际上,对于催眠的感受能力,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据统计,人群中大约有10%~20%的人很容易接受催眠,约10%的人根本不可能接受催眠。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被催眠的。
说到这里,还可以跟大家说一个关于催眠的小花招:我们有时候会在电视上看到有所谓的催眠大师在舞台上面表演催眠。在正是表演之前,他会跟台下观众做一些简单的小互动,看起来是为了活跃气氛。活跃完气氛后,大师们为了证明催眠的神奇力量,于是就“随机”的邀请一些台下的观众上台来配合演出,往往都能获得非常好的舞台效果。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我在前面用“随机”这个词的时候使用了双引号。我为什么要使用双引号呢?因为其实所谓的随机并不是真正的随机。
那么那些观众都是托儿?
其实也不是!那些都是真正的观众。
那么为什么我又要说不是真正的随机呢?
那是因为这些催眠大师们在进行舞台表演前让大家去做的那些活跃气氛的小活动,其实就是在检验台下观众们对催眠的感受性孰强孰弱。然后他们会挑选催眠感受性强的观众来配合他们演出。自然也就会获得很好的舞台效果了。
人在催眠状态下是不是什么事都会做?
对于催眠,大家还会经常有的一种误解就是:人一旦被催眠,就会什么事情都听那个引导者的了。他叫我告诉他银行卡密码,我就会告诉了。
那么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是,催眠其实是双方合作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如果被催眠者不愿意配合催眠者的引导,那么被催眠者将很难进入催眠状态。所以大部分的催眠与被催眠者都是彼此信任的一个关系,是合作的关系。此其一。
其二,如果有一件事情,你从内心最深处就是不想做,那么即便是在催眠状态下,你也很难会完全听凭催眠者的指示去做。还是举银行卡密码作为例子。如果催眠者真的要求你告诉他银行卡密码,你有可能会说,也有可能会不说。什么情况下你会说呢?那就是这张银行卡里估计没什么钱,或者这卡里的钱即便遗失了,对你的生活也不会造成巨大影响的情况下,你可能会告诉催眠者(如果你不是特别财迷的话);但是如果这张卡里有很多钱,或者这些钱对你而言,意义重大,那么你基本上是不可能告诉催眠者你银行卡的密码的——因为这时候你的另一个心理防御机制就启动了,它的名字叫“阻抗”。
所以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的手段,首先是需要咨访双方的信任与配合,同时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万能钥匙。
生活中的催眠
很多人之所以对催眠觉得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催眠里他们很遥远,似乎是一种超能力。
这种理解也不能说完全不对,因为狭义上的催眠主要应用在治疗和舞台表演的领域,所以不常见于日常生活中间。你应该没见过哪两个朋友没事跟家里见面了,就开始互相催眠玩。
但是如果我跟你说,催眠离我们其实又很近,你相信吗?
如果我再说,你去海边游泳,在舞池里跳舞等行为都属于广义上的催眠,你相信吗?
我们前面说到,催眠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集中不光是集中在引导者的声音上,有时候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从而让自己通过进入这样的环境,而进入了一种催眠状态。
比如说,你会不会只穿一条三角裤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走来走去?你当然不会!你又不是疯子!
可是如果这里是海边的沙滩上呢?你是不是就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穿?
或者,你会不会在一个拥挤的环境里面突然开始跳舞?如果这个拥挤的空间是一部电梯,那么你离被人送去精神病院不远了。但是如果这个空间是一个舞池,那也许你会因为你的舞姿而成为全场焦点。
所以你看,这些都是催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们在这样环境的感染下,我们做的事情也就合理了。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被催眠的经历。
记得那时候给我们上催眠课的老师,要在课堂上让我们体验被人催眠是什么感觉。于是就把我叫上讲台去。说要表演“人桥”(就是头和脚分别放在一把椅子上,腰腹悬空。催眠成功的话,被催眠者的腰腹会不自觉的坚挺起来,好像一座桥,能够承载一个普通人的重量)。我听完,惊讶的看着他,说:“老师,你确定你可以吗?”
他很自信的告诉我:“没问题!”
我战战兢兢的躺在两把椅子上后,在他的催眠下,我不得要领的放松了很久,还没来得及感受催眠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就先感受到了老师的体重……
由于这位老师成功的没有被摔下来,也就证明了他的催眠是成功的。于是开始继续给大家讲课。
只是当我坐回我的座位时,身边同学纷纷感慨催眠之神奇时,我就在一旁暗自吐槽:“得亏哥们儿我还练过,不然还不被你整成腰间盘突出啊!”
跟其他的心理治疗的技术一样,催眠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既没有电影、小说里面那么神奇的无所不能;但是也确实并不是谁能够把这项技术用好。
说到底,催眠,也就那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