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与丝绸之路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者均是覆盖面积交广的线性遗产,较其他的遗产点内涵更为深刻。作为京杭大运河南方的起点,杭州在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拱宸桥
2016年1月31日,借着来杭州乘坐飞机回家过年的机会,前往市区北部的京杭大运河景区游览。这里的拱宸桥被视为京杭大运河起点的标志,著名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就位于东侧的广场上。博物馆9点对外开放,由于来的太早,在旁边的拱宸桥周围闲逛了一周,才回来进入参观。
博物馆建筑环运河文化广场呈扇形状布置,风格“传统而不复古”,造型平坡结合,细部提取中国传统建筑符号。拱宸桥周围游客与行人熙熙攘攘,但是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并不多。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迎面是一艘古朴沧桑的漕运船,脚下的地板如同水面一般,头顶天花板好似灿烂星空,配上两侧古老的桥墩,给人一种在运河上徜徉的感觉。
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环绕博物馆内参观一周,可以一次性看到多做从不同角度介绍运河的展厅。参观结束后,不知不觉,已经从旁边的侧门出来。
1、运河的开凿与变迁
从文献上记载来看,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凿从邗城到末口的邗沟。
展厅中通过大量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将人们有带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他们也是博物馆中,年代最久远的文物。
隋朝统十分重视运河的开凿,隋炀帝即位后,相继开凿通济渠、广通渠,重修邗沟,修浚江南运河。形成以洛阳为起点,北京和杭州分别为北方和南方的终点,全长2700公里的南北运河。
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直到元朝才形成。元朝定都北京,由于政治中心的北移,为了将江南的漕粮运到北京,元朝政府决定对大运河进行改造。运河经山东直接南下,不需要辗转到洛阳,使得路程大大缩短。
2、大运河的利用
吴王夫差要北上争霸,为了运输人马和粮草,所以开凿邗沟。因此,大运河的开凿,最初为了军事。
从隋唐以后,建都在北方的政府,都需要江南地区的漕粮供应,经济作用大大超过军事目的。大运河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一个庞大的漕运帝国,对中央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展厅的结尾处,有一件苏州府官斛,乃当时征收漕粮时的量器。一斛相当于五斗,大约合现在的75斤。
河道中出土的不同朝代的货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曾经运河上商业运输的繁忙。
3、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保护
与之前的平铺直叙相比,这个展厅则较为专业,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向大家展示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展厅从浙江段运河的河道变迁、遗产价值、保护规划等方面讲述,从古代的村落和桥梁,到近现代的工业遗产,无一例外都是我们保护和研究的对象。因此,大运河的浙江段,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
展厅结尾处,展示着大量运河中出土的文物,包括货币、陶器、船篙等。这些文物大多价值不高,其中一件北宋时期的“宣和六年”铭文砖,相比之下较为珍贵。
4、运河文化
一进入展厅的走廊,右侧的墙壁上是一组图文并茂的西洋镜,转动把手后,就可以通过小孔观看到精彩的影像资料。它们集中反映出运河上发生的文化交流故事,如徽班进京、鉴真东渡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等。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蓬勃发展。接下来的展厅两侧,运河边的各类古建筑、城市的工艺品,以及众多民间风俗活动一一展现。
博物馆结尾处,通过大量戏曲与文学著作的展示,以及航船、桥梁和水闸等科技进步的介绍,将整个展览推向最高潮。
有人说,大运河和长城是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上,写下的一个巨大“人”字。如今,它们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长城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标志,可是大运河又有多少人正在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