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词,反应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准确的?模糊的?精确的?诸如此类的
一个妈妈说,孩子求关注,告诉孩子不应该怎样怎样。我问,是谁说的,孩子求关注?是关注吗?还是关爱?有区分吗?求关注就希望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引人注意。求关爱,就是希望得到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的关心、呵护、赞美、认可……说到这里,妈妈沉默了一下,说还真把它当成关爱了。
这是词跟词的区别。
有个妈妈,当我说,孩子自己说很孤独、没有朋友时,她生气地说自己的孩子撒谎:他明明有很多一起玩的。
我问,有很多人一起,就是有朋友吗?你每天都有很多同事一起工作,都有售货员和你说话,有邻居打招呼,你就是有朋友吗?能够了解对方,理解对方,有了烦恼可以倾诉的,可以说说心里话的,才属于朋友吧。无人理解的郁闷,才是孤独吧。说到这里,妈妈也愣住。我想,她没想到吧。
这是概念的模糊。
模糊就可能造就理解的差异。用着同样的词,但注定无法通过理解的桥。
所以,一个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语言的科学家,对语言有着准确的认识和应用,像化学家对待化学品那样的科学研究态度。是什么?多少?什么单位?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性质?
词语,当然更抽象,更复杂,但也更具体,具体到每个人用的都不一样,代表的意义不一样。
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家,也是应用语言的艺术家。我的老师这样说。
当然,那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