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二十一章】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本章讲的是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问社的事情,而宰我耍了点小聪明,信口开河、望文生义地解释了一通,说周代作社主用栗木,是要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严肃地责备了宰我,并留下了著名的言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为什么说宰我是信口开河、望文生义呢?因为“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主要考虑的是地理因素,“周人以栗”跟使人民战战栗栗没什么关系。
我们先讲讲“社”。古代建立了国家后是一定要立社的,并且要选取立社所在地(一般是国都)适宜生长的树木制作牌位,叫做“社主”,用来祭祀地神以求保佑一方平安。夏朝的都城在山西运城的河东,适宜松树;商朝的都城在河南,适宜柏树;周朝的都城在丰镐,适宜栗树。这三种树木都是苍老坚久之材,寓意江山长久牢固。
而宰我却故意望文生义,生生地把“周人以栗”解释成为“要使人民战战栗栗”的意思。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耍小聪明、“抖机灵”的回答很不满,但破口大骂又不是孔子的风格,于是孔子责备学生不要瞎说话,并严肃地、意味深长地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大意是说,已经既成事实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已经顺遂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规劝、更改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孔子责备学生的话实际上也告诉了我们普遍意义上的人生道理:人生路上,要懂得卸包袱,要与时俱进、会变通,已经既成事实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已经顺遂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规劝、更改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活在当下,不畏将来,不念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