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一本很著名的著作,里面宣讲了“上帝死了”,精神的三个转变,以及超人和永恒轮回。
自从选了这本书之后,网上搜了很多资料,包括尼采,包括这本书,但是越搜越迷糊。直到组长看到我们都在说读不懂,转了个视频链接。视频不长,但说得很清楚,龙、骆驼、狮子、孩子分别指什么。
跟着视频的视角再看《查》,就觉得能看懂一点了,就是能理解一点尼采在说什么。之前看属于每个字都认识,但他在讲什么就不知道了。当然看到大地,大海,风,太阳这些词,都会联想到四大能量。
但是,到了书窝分享环节,两个学长的分享给了很大的打击。《查》从哲学专业的角度看,不是这一本书能看懂的,我们看书是吸收我们能吸收的内容。看不懂,但是我们能看到他写得很美,把这本书当成唐诗宋词来读就好了。《查》本身就写得像散文,就把他当成散文来读好了。
是的,只要当成散文读,随便翻到哪个章节读起来,都是轻松的,甚至被他夸张的想象力以及形象的描述所吸引。可是,还是要问,他到底在说什么啊?庄子也是啊,老师不解读,也读不懂啊。除了一些意向美的,能感受到一点气势磅礴。
可还是有一个问题,我们看的书,看的影,对我们都有什么意义呢?影窝里也有同学问,老师让我们看,是什么含义呢?就像《西游记》,我能看到故事写得很精彩,有些故事看起来有隐射当时社会的含义,当然还有同学们搜到的一些引申或解密。
但是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呢?《查》对我来说,我真的只是看到了他对很虚的概念表达得很实在,仿佛那些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比如他在说到“瞬间”这个词的时候,用了门道这个类比。
“瞧这条门道!侏儒,”我接着说,“它有两面。有两条道路在这里会合;还没有任何人走到过它们的尽头。”“身后的这条长路:它通向永恒。向前去的那条长路----它是另一个永恒。”“这两条路背道而驰,它们正好碰头在一起---在门道这里,就是它们的相会之处。门道的名字写在上方:“瞬间”。”
如果是搜这样的金句,可以搜到好多。而能让我喜欢的,就是这些句子。但是,为什么分享的时候我没有选择分享这些我喜欢的呢?其实,应该还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导致的。这也让我想到一件事,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带班老师问“给孩子洗完澡是先穿衣服还是先穿裤头”。我都是帮孩子裹好下身让他先穿上衣的,但是回答的时候我却说是先穿裤子。后来我一直在想我是出于什么心理做这样的回答,现在想来是对自己的不自信。猜老师的答案,猜老师的含义,却始终不去找自己的答案,对自己的滋养在哪些地方。
相信自己,从心底相信自己,真的要一层层剥开云雾,否则又会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掉到不自信的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