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瓷器像茉莉花相同新鲜典雅,那么景泰蓝一定是美艳的牡丹花尊贵大气,尽管他们各有千秋,但不同于瓷器的是景泰蓝的制造工序更为杂乱,造型也更多变。
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的制作大致分为七个步骤: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说的正是关键的五步: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坚持“景泰蓝首要的是手工艺美,从打胎到磨光,都必须是手工艺”。此言掷地有声,每道工序体现的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
心系景泰蓝的林徽因先生在她离开尘世时曾嘱咐:“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600多年来,景泰蓝的雍容华贵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磨灭。国之瑰宝,当永璀璨夺目,留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