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的日记中,多次制定计划,多次无法完成,偶尔完成,也无法持续。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中又得到了解答。原来我制定计划的方式,属于四代时间管理理论中的第三代。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和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和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程日历和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性。
第三代理论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制定时间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虽然第三代理论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是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绷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惊喜的机会,这点我感同身受,所以在前面的日记中,我有提到计划违反人性是不能持续执行下去的。于是很多人又回到第一二代理论中,事实上,我们确实每天都会列个任务清单,在完成一项划掉一项中获得短暂的快乐。但事实上,你列的计划耗费大量精力完成的事情,真的都是很重要的吗?
第四代理论让我茅塞顿开,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时间管理“,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和事务的安排,不如把中心放在维持产出和产能的平衡上。我们对时间的使用方式无外乎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性和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一般人往往对燃眉之急立即反应,对当务之急却不尽然,所以更需要自制力和主动精神,急所当急。
重要紧急:危机、迫切问题、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
重要不紧急:预防性措施,培育产能的活动、建立关系、明确新的发展机会、制定计划和休闲;
不重要紧急:接待访客,某些电话;某些信件,某些报告;某些会议、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务、公共活动;
不重要不紧急:琐碎忙碌的工作,消磨时间的活动,令人愉快的活动。
大多时候,我们被第一类事务耗费掉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余下的精力用在第四类事务上,还有一部分人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紧急但不重要的第三类事务上,却自以为在致力于第一类事务。
花更多的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做到预防,自然就减少了第一类的事务。这就需要我们有说”不“的勇气,必要时,在紧急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感触颇深,这么书值得二遍三遍的阅读思考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