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是底层人的家当,里子是富人的家产,越底层的人越在乎面子,相互攀比,越上层的人越在乎里子,努力提升自己!
人这辈子,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这是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中一句经典的台词。随着春节临近,恐年族一年比一年多,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不愿回家和家人团聚,却流行旅行春节。我有个同学,前年离婚,特别怕回去被老家的三姑六婆逼着相亲,也怕父母抬不起头,还要给同龄亲戚朋友们的孩子包很多红包。于是她干脆给父母买了旅游套餐,准备今年过年分开旅行,让父母在三亚领略热带风情,自己在日本邂逅冰雪奇缘。
面子心理,成了很多人春节不敢回家的主要原因,春节是人情消费的史无前例的高峰期,婚礼、红包、送礼,样样离不开真金白银,让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一夜回到解放前。尽管游子们面对亲友和乡邻举办的酒宴,虽然心中反感,但还得按照“老规矩”,打肿脸充胖子送上一份礼金。除了结婚礼金,还有小孩子的红包。七八年前,还只要包个一两百元的红包,但现在的行情已经远远不够了。亲朋好友加起来十几个孩子,真的有点吃不消。这样的风俗和消费,让所有人大呼:不敢回家,不敢过年。难怪很多人调侃,回家前是Marry,回家后是二妞。
鲁迅在《说面子》中提到:“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就像晚清时候的长辫子,你只要一揪着辫子,人的身体就整个跟着你走。”太在乎脸面,相当于把辫子让别人揪住,给自己套了一个枷锁。
我见过周围年收入十万左右的普通白领,平时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摆脱月光,每年一到春节就到处吃喝玩乐应酬打赏,年终奖就像一阵龙卷风刮来,带走了一切,秒变年光。也看到过一个年入百万的互联网大咖朋友,每年过年,他把自己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却闭门谢客,在朋友圈消失,原来是抓紧时间看书学习充电,准备年后的目标大战。从过年花钱的方式就可以管窥一豹,越是收入低的人,过年就是里里外外装扮家和自己,买新衣服,换新行头,大年初一如果不穿新衣服会被人看不起。越是收入高的人,过年就是亲戚朋友聚会团圆,趁着年假看书、旅行、好好休息、充实自己。
《非诚勿扰》上的黄菡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用华为,是因为我买得起苹果。”当然用iPhone的用户肯定不都是低收入者,有钱人也不少。因为对苹果手机狂热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爱面子的社会现象。对于年收入100万以上的中产来说,购买价值不到一万的苹果手机对他们来说与月薪寥寥几千的打工族心理感受,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他们可以理性的去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电子产品。面子是底层人的家当,里子是富人的家产,越底层的人越在乎面子,相互攀比,越上层的人越在乎里子,提升自己,人这辈子,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
曾听到过一个很受启发的佛教小故事,有一个小和尚发现师父和大师兄都得到了6个馒头,而他自己只得了4个馒头,于是找到师父。师父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小和尚吃得很撑,还说明天也要6个馒头。师父微笑着对小和尚说: “明天你要不要6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很快,小和尚觉得肚口渴,然后就去喝了半碗水。接着,小和尚的肚子比刚才更胀了,而且有点儿发痛。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说:你多得了两个馒头,却并没有享受到它们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与人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自然常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究竟怎样过一个轻松年,第一要义就是克服负向攀比心理,知足常乐。正视自己真实身份认同感,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花钱在三姑六婆面前刷存在感。
有一位诗人朋友说:“记忆中,年的味道,和新衣服布料的味道是一样的,都是新的。”提前两个周,新衣服就买好了,妈妈警告说,不许穿,要等到过年。就这样等啊等,好几次晚上,偷偷打开妈妈放衣服的衣柜,把房门锁好,穿上,一遍一遍的照镜子。在妈妈发现之前,赶紧原封不动的放回去。那时的年,是“煎熬”的。如今,过年衣服很早就买了,早早的穿在身上,洗衣液的味道早已覆盖,还要拍照发朋友圈告诉大家,我过的很好。
尽管现在疫情之下的年,也是“煎熬”的,但我依然热爱过年,因为,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过年真正该做的事情上,陪父母刷一次爆款电影,陪孩子逛一整天游乐园,陪许久未见的朋友促膝长谈,不攀比、不跟风,年味儿就会回归。越底层的人越在乎面子,相互攀比,越上层的人越在乎里子,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