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去哪里?”
“去成都。”
“为什么?”
“因为赵雷唱了,要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 二月某日内心的对话
于是,成都之行就如上述内心对话的样子敲定了。只是出发前一晚的22点,借助行程助手和朋友的推荐,才勉强计划出了三天的行程。不过,如果是自己规划行程,向来如此,出发前只定下几个必定要到达的地方,剩下的是穿街过巷地寻觅不为人知却有趣的地方。毕竟,意料之外的发现会令人更加欣喜。
启程
假期首日清晨6点30分,从住所坐上预约好的接送车,开启了这场旅程。途中携上基友,自己难抵困倦,迷迷糊糊地睡到了机场,这也好似预见了此次行程的迷迷糊糊。迷迷糊糊地上飞机,迷迷糊糊地下飞机,迷迷糊糊地到达了酒店。将行李卸到客房之后,成都之行真正“起飞”。
其实成都之行还是有一个模模糊糊的目标,那就是“吃”。虽然身材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型,但也抵挡不住一颗年轻的渴望美食的心。玩了三天,也吃了三天,所有首先就讲讲“吃”。
饕餮之行
一把骨
放下行囊,本来计划好是去吃老妈蹄花。但是沿东城根南街一路走到人民公园附近,晃眼一看才发现一溜的老妈蹄花店。家家都是名声显赫,要么是CCTV合作伙伴,要么是荣获中华特色餐饮美食名店,傻傻分不清楚。在林林总总的店铺里终于发现了廖老妈蹄花,却只留下紧闭的店门和门边的说明:今天是周日,要做礼拜,所以并不营业。于是,立马撩了两辆mobike,赶往第二目标去完成“饱腹”大业。第二目标是名曰“一把骨”的餐厅,号称开店13年已经卖出1亿根骨头的“CCTV推荐美食”。
到达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两旁的对联。上联:两只筷子捻天下;下联:一把骨头撑人生。感觉店家颇有一种餐桌上睥睨群雄,傲骨铮铮的心念,满满的傲气。进到店里,迅速找了张桌子坐下并开始点餐。一锅“竹荪一把骨”、一盘“上汤娃娃菜”加上一份“干锅美蛙”,就组成了成都之行第一餐。
由于已然下午3点,早已过了饭点,所以菜品很快就上齐。主菜当然是这一锅的“一把骨”,吃这“一把骨”分为三部分:喝汤、啃肉、吸髓。汤虽不是浓厚的口感,但也算得上鲜美;肉质是煮得相当酥软,即可直接入口,也可以蘸着辣酱。直接入口是原汁原味,而涂满辣酱则是混合着咸辣油的清香使得味道更加丰富;吸髓是最失败的,虽然有吸管可以辅助,但是骨髓貌似已全然跑进了汤里,剩下一丝半点难以填满吸管的空虚。另外两道辅菜只能是一般,如果能吃辣,干锅美蛙也能算上不错。
蜀九香
蜀九香是第一天的晚餐,那是逛完青羊宫之后决定要去吃的火锅餐厅。到店时,门口已经排起了队伍,于是取号等待。等的时候,很是好奇为何取名为“蜀九香”,猜测是“食物入锅数到九下就已熟透,香气四溢”,但再细想想,约莫是我自己想多了。大概等了半个小时,就轮到了我们,开启成都火锅第一餐。
火锅点的是鸳鸯锅,白汤是鲫鱼汤,红汤则是正宗牛油熬制的麻辣汤。选菜可以是自己去食材处拿取,也可以点好让服务员备齐送上。新鲜的食材整齐地摆放在冷柜里,根据喜好自己拿取。于是,经不起诱惑拿了虾滑、牛肉、千层肚、腰花、黄喉、豹皮豆腐、豆皮、藕片以及冬瓜,记了账之后心满意足地托回到座位上。
等待红汤翻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饥肠辘辘的情境之下。红汤翻腾一起,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下筷。先是牛肉,入汤一分钟左右已捞出塞入嘴中,貌似七分的火候,滑嫩得刚好。然后是腰花,几秒的时间便已熟透,赶紧捞出,趁着红油还包裹得完好,便一口咬下,辣味麻味恰好掩盖住了内脏的腥味,异常鲜嫩。接着千层肚、黄喉、豹皮豆腐等等依次入汤蜕变成熟,挂着红色的妆容,入口入肚慢慢填补好空虚的胃。红油越熬越香也越发麻辣,但让人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吃着吃着,辣完嘴巴,再冲上鼻子,最后连眼睛也败下阵来。
三大炮
一个地方总会有一些神奇的小吃。而在成都宽窄巷子里,你总能遇到这样一种自带bgm“当、当、当”的小吃,它的名字就叫做“三大炮”。正是由于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
走在宽窄巷子里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被这种声音所吸引。而且总是在你还没捕捉到声音来源的时候,声音已经消逝。忘了是第几次被声音撩拨,忍不住买了一份吃了起来。温热的糯米香,确实香甜可口,不粘牙也不掉渣,现在想想其实应该再多买一份,让这份回味能够更久一些。
吉鲜抄手
红油抄手也是四川的特色小吃。在第二天的早餐,就遇到了这样一家小店,遇到了至今吃过最好吃的红油抄手。
抄手按两记钱,第一次因为临近中午,于是就点了一两。从热汤里捞出的抄手放入到表面平静,内心火热的红油里,一碗红油抄手便出炉。吃这样的小食,我总是一口一个,也许这样才能体会到完整的味道。于是,我从碗里用筷子捻出一个,便整口吃下,红油的香气便在嘴里弥散开,微麻咸鲜,抄手面皮和肉馅的比例恰好,真实一顿美好的早餐。
文殊院斋饭
去成都之前,没吃过斋饭。没想到第一次吃,竟然是川味的斋饭。第二天吃过早饭后,便开始去文殊院里游荡。时过正午,斋饭正当时,于是便凑个热闹,也期望沾点佛气,顺便亲身体会下另一个领域里的美食是怎样的。
于是,自己去取碗处拿了一个碗(其实应该拿两个,一个盛饭,另一个放菜)和筷子。随了五元的斋饭缘,要了半份地瓜饭(貌似还有稀饭提供)和川味菜。由于只拿了一个碗,于是菜和饭就合二为一了。
如何评价斋饭是好?味道很是独特,不知是否是那炒青菜的油的缘故,有一种奇异的油香。地瓜饭还是不错的,但混合这菜汁也变了味,将就将就也全咽了下去。总不能在佛祖面前留下个浪费粮食的印象。
廖老妈蹄花
该弥补的总要弥补,第一天未能完成的美食,在吃完斋饭之后,便又骑着mobike去找寻另一家坐落在居民区街边的廖老妈蹄花店(三洞桥路店)。
也许是远离热门景点,人并不是特别多。坐下便开点,两份老妈蹄花、一份皮皮虾、再加上两个小吃:红糖糍粑和凉糕。
老妈蹄花果然名不虚传。汤很浓厚,也许是芸豆炖得软糯,蕴含的淀粉融入于汤中,增加了其浓稠感;猪蹄很是酥烂,筷子一夹便脱离了骨头,入口即化;一份蹄花下肚已然十分的满足感。
红糖糍粑和凉糕也还可以。长条糍粑稍微经过炸制,表皮微脆,蘸上红糖咬一口,甜而不腻。凉糕浸在红糖汁里,挖一勺一口吞下,凉爽透心,适合夏日降暑之用。
皮皮虾就相差甚远,麻辣但肉薄,难以媲美海边城市肥美的味道。
玉林串串香
玉林串串香可谓是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因为最初是从玉林小区开启的第一家,所以名为“玉林串串香”。串串香也是一种火锅,只不过食材都被串到了竹签上。
在逛完川大(望江校区)之后,遂在附近找到了一家玉林串串香分店。在经历了一天的吃喝之后,小伙伴提供了更多的吃火锅经验,那就是喝的要配“唯怡豆奶”。
吃串串真的是停不下来,整把整把的放入到红白汤里,然后一串接一串地快速解决。五香牛肉、香菜牛肉、鸡肉、鱿鱼、藕块、海带、毛肚、嫩笋等轮番上阵,最好吃的莫过于牛肉系列,下锅热乎几秒,便可以提起,放入口中嚼几下,带着热气吞入肚子中,十分过瘾。但是,吃串串还是需要人多,就跟撸串一样。吃几串嫩肉,喝几口小酒,生活当是如此。
小龙坎
小龙坎是此次成都行程的最后一餐。作为网红餐厅就是不一样,已然下午将近2点,却依然排满长队。取号时,已是290多号,前面还有100多位在等位。在等待1个多小时之后(建议等待的时间,可以先去周边逛逛),终于迎来了服务员的接待,进入到餐厅内入座。餐厅内部装饰得古色古香,大多是融入了三国的文化。
为了不浪费如此辛苦等待的时间,我们依旧点了很多东西:麻辣牛肉、肥牛、极品鹅肠、功夫腰花、玫瑰圆子、虾滑、千层肚、小龙坎毛肚、萝卜以及青笋。印象最深刻的是麻辣牛肉,腌制过的牛肉,在红油里翻滚两分钟左右后捞出。深深地咬上一口厚实的牛肉,麻辣鲜香入味,虽然厚实,但两分钟的火候刚刚好,咬入口中还是非常嫩的。其次,玫瑰圆子也不错,虽不像撒尿牛丸那样筋道,但是口味略带一丝料酒清香。然后,素菜里青笋是首选,煮熟之后,带着红油汤汁,入口即化。
“吃”之篇小结
终于将三天的“吃”写了个大概,这过程确实是煎熬:一是毕竟不是专业美食家,没能用足够华丽的词藻将入口的美味准确地表达出来,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二是每每到深夜才能回想当时嘴里的味道,将之记录下来,只有回忆得越真实,才能记录得更准确。但这也同时引来了口水的肆流和肚子的呐喊,要以极大的耐力才能抑制住深夜里叫个外卖的冲动。
总之,成都的“吃”有鲜、有甜,当然少不了辣。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红油里安静地躺着的热乎的抄手,等着我下次再来二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