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候,有室友是山东的,对馒头情有独钟,每顿饭必吃,要是有一顿饭没有馒头就像没有吃过饭一样,平常时候,一顿饭怎么都能够吃上4-5个拳头大的馒头,赶上状态好的时候最高纪录是8个。
还有一个同学是河北的,吃米饭也是很给力。记得去学校门外的湖南菜馆吃饭,是那种小陶碗盛的米饭,一个人可以吃6-7碗,吃到兴起的时候,总觉得小碗不过瘾,便直接让老板端盆上来,还好那个时候在外面吃饭,米饭是免费的。
在这种气氛的引领下,整个大学期间从来没有减肥的概念,到处弥漫的是比一比谁更能吃的战火硝烟。在这场战斗中,自己从来没有赢过,因为的确不能吃。
其实,对于馒头,自己还是钟爱的。从小到大,吃过各种各样的馒头,黑面的、玉米面的、葛星粒的(把玉米磨碎的颗粒),白面的。当然还是白面的好吃。
但,做馒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农家做馒头,总是要剩下一些面团留作下次的酵头,下次做的时候,要提前泡出来,再兑上碱面,这个就很考验功夫了,功夫深的,做出来的馒头白白净净,松软可口,村里人讲叫发的好。要是功夫浅,馒头就会发黄、发黑,不是那么的白净,有些发硬,村里人叫碱大了。
刚出锅的馒头是最香的,一手抓起还冒着热气的馒头,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在温度升起降下的间歇赶紧凑到嘴边,巴适的咬上一口,一边嘘着嘴一边咀嚼,那种滋味已经多年没有体会了。
白面馒头自然不错,讲究一些的会给馒头加点佐料,有的伴上油和香葱做成油卷,有的包上白糖、红糖做成糖包,有的包上豆沙做成豆沙包,还有更多的把肉、菜拌好做成各式各样的包子。
过年的时候,是村子里做馒头最热闹的时候,提早发上一大缸面,先做贡品小糕(音译),是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然后是豆包,最后是菜包,蒸出来满满两大纸箱,这是要吃到春天的。
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大家又不爱吃白面馒头了,于是黑面馒头又在家里出现,有些酸,颜色也不好看。加上,手工蒸馒头的繁琐,家里越来越多的从店里购买馒头,对于馒头的热爱便慢慢褪去。
曾几何时,没有馒头下不去饭也是自己的习惯,自己甚至在小时候为了吃下饭,还跑去别人家借馒头闹出了大笑话。及至今日,减肥成了摆在面前的大问题,少吃、不吃,成了日常常态,尤其是馒头这种满是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更是要敬而远之。
好怀念那一段放开肚皮的日子,也是曾经恣意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