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了王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盘古开天地》。
今天的课堂对我来说是一次很难得又新奇的体验,课前就听说了王丽芳老师是南昌市学科带头人,也是省骨干教师。现场听名师上课的经历本就难得,现场听名师给身边的乡村孩子上课的机会则基本没有。
他山之石可攻玉,听课——无疑是了解和认识课堂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听课究竟听什么呢?
刚入行那会,我听课更看重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甚至会记录老师的每一句连接语,那个时候的听课笔记就像带录音功能的课堂实录。
这样的听课看起来很认真,但在记录的过程中会遗漏很多的教学细节,也缺乏同步的思考。就像一个复写机,马不停蹄的记录而已。
后来有了一些经验,倒不执着于“课堂实录”,写得少,听和看的多。
但很多时候呢,是眼睛看会了,手脚学不会🤣听了很多名师线上线下的课,回到自己的课堂完全学不来。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也是有所侧重的,带着思考去听课,边听边思考才能在他人的课堂中找到共鸣,从而得到启发。
【一】听课的结构
结构就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以及顺序和讲授时间的分配。
1、王老师的这堂课从单元导读出发,带着学生探究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接着让孩子们对课题进行提问,几个问题基本上把文章脉络摸清了:
起因:为什么开?
经过:怎么开?
结果:开成了吗?
3、就在我以为会按部就班依次探究这三个问题时,王老师的一个提问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篇文章能读成哪一句话?
这个问题一下就把长文读短了,这不就是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嘛。
果然,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故事的结局。
4、一笔带过了盘古开天地的结局,略讲了起因,详讲经过。
目标明确,主次分明的课堂很有条理感。
【二】听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这节课在教材的重难点教学上是无可指摘的,我更想聊聊王老师在面对学生的难点时的处理方式:
老师在讲盘古化作万物的变化时,有一个学生想象补充的环节“他的( )变成了( )”
不知是人多紧张还是学生确实遇到了难点,没有孩子主动举手回答。
王老师先是点了几个之前回答比较活跃的孩子,他们都摇头不答,表示没想好。这时王老师说了一句话:“那老师来说你们来接好不好?—— 他的鼻孔变成了( )”
这个时候开始有孩子说话了……当意识到孩子有难点时,马上调整思路,分析孩子遇到困境的原因并适当调整难度,帮助孩子突破难点。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用事先准备的贴纸代替板书可以极大的节省事件,看上去也非常直观;手写的板书自由度很高,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预设,比如写“化”字时,课件上一闪而过的是“变”字,但学生总结出来的是“化”,教师就灵活的写了学生给的答案。
且在课件运用上也是这样,很少与答案有关的内容,多少图片,或是文章重点句段。PPT的出示也是根据课堂调整的,并不需要把预设的每一张都拿出来讲。
【四】听课堂的气氛
每个老师的风格不一样,课堂气氛也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热闹的就是好的,安静的就是缺憾。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我觉得王老师的课堂有一种特别好的氛围就是:很少教师的制止,给孩子表达不一样的勇气!
1、在要求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变成了齐读。(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我会让孩子们停下来,强调自己读自己的再让他们读。)
王老师并没有出来喊停,神奇的是:孩子们齐读了一两段之后很自然的变成了自由读。我想,教育不一定要时时制止,让它自然发生就好了。
2、学生自由读完后,有个女生站起来归纳总结时,总是若隐若现出现一个读书的男声——原来有个小男孩并没有读完,他完全忘我的在读最后一段。
王老师完全没有打断任何一人,当男孩读完、不久女孩也汇报完后。王老师在点评完女生的回答后提了一句类似于“刚刚有个孩子非常坚持的艰难读完了全文,这种坚持值得表扬”的话。夸完进入下一个话题,不过多纠缠也不视而不见,这种表示自己关注到了每个孩子的分寸感是我所缺少的。
用老师的态度给学生培养一个接受不一样的声音的课堂环境,才会让孩子们感觉到安全,从而畅所欲言而不是人云亦云。
【五】听教学细节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优良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句子中的反义词时,有孩子说到了“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天——地”,这时有个孩子举手说了“东西”一词的“东对西”,引起了后排一阵笑声(有时孩子的有趣回答总有种不小心来搅局的既视感)
王老师机智化解到:你指的东对西是方向,在文中“东西”是指事物……
【六】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听评课,总是结对着出现。听课,还要听评课:听授课老师的反思总结、听听课老师的感受建议、听教研员的真知灼见、听你自己的思考……
可惜因还要赶回学校上课,没有参加其他学科的几节公开课以及最后的评课。
总之,我们应根据听课的要求和目的,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深入实践,才能融会贯通,也才能真正听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