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姓吕的宰相中最有名的三位宰相是吕蒙正、吕端和吕夷简。尽管吕夷简在政治上极其聪明且谋略深厚,但毛主席评价中提到的“吕端大事不糊涂”实际上是夷简的俏皮话。吕夷简在朝堂中娴熟经营了四十多年并担任宰相长达二十多年,他的智谋和计谋使得他在与郭皇后、范仲淹、李迪等人的斗争中从未败过,几乎没有遇到敌手。
吕夷简是吕蒙正的侄子,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据说吕蒙正曾经感叹:“我们家下一代,只有夷简有宰相之才”。吕夷简22岁时考中进士,然后经过了22年的底层磨炼。直到宋真宗驾崩,宋仁宗即位,太后刘娥扳倒宰相丁谓之后,他被推荐为“根正苗红”的大臣,正式担任宰相。从那时开始,吕夷简开始展示其雄心壮志,不论是皇后、大臣还是宦官,都不是他的对手。
吕夷简在处理朝政时经常使用很长远的眼光。例如,公元1031年,他劝导太后刘娥举行盛大的葬礼来纪念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事后结果证明,吕夷简的这个决定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
公元1033年,吕夷简趁机利用了郭皇后对宋仁宗的伤害,并轻易地说服宋仁宗废除了郭皇后,摔倒自己最大的“政敌”。
在1029年到1033年期间,范仲淹被贬三次,吕夷简都有参与其辞官的手笔。
此外,吕夷简还通过谋略陷害了另外两位北宋宰相王曾和李迪。当他策划陷害李迪时,他提前几年就设下了陷阱,以让人敬畏不已。
吕夷简之所以在政治上几乎无敌,正是因为他的智略非凡。他被称为“权相”,不过这只是一种称号,其实他并不是真正的奸臣。他既没有贪污受贿,也竭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编纂《宋史》的脱脱评价吕夷简说:“自仁宗登基以来,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安宁繁荣,吕夷简功不可没。”吕夷简确实是为宋仁宗前期的天下安宁和经济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吕夷简所谋划的谋略不仅仅用于对付同僚,还包括宦官的问题。这个意味深长的计谋令包括宋仁宗在内的很多人都感到钦佩。
北宋自开国以来,宦官就参与了军事战争,例如,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宦官王继恩曾担任过主帅,率军征讨李顺的叛乱。北宋重文轻武,为了控制军中的将领,延续了唐朝末年的策略,使用宦官监军。由于宦官忠于皇帝,任何军中异动都可以通过他们向皇帝汇报。
虽然宦官监军制度有利于君主的集权,但对于在外作战的将领来说,却限制了他们的指挥灵活性。宦官监军制度长期以来成为束缚北宋军队的一项制度。
公元1040年,西夏的李元昊亲自率军攻打宋朝的延州,宋朝的将领刘平和石元孙率军抵抗,但宦官干扰了刘平等人的军事策略,导致宋朝遭受重大失败,最终石元孙被俘,刘平选择自杀。
宋朝的惨败引起了朝堂的震动,百官纷纷指责宦官监军制度。大臣们建议取消这一制度,宋仁宗也想取消,但这个制度已经持续了80多年,宋仁宗考虑再三后,找到了吕夷简并向他请教。
吕夷简深知大臣和皇帝的心思,他了解到宦官监军制度涉及到宦官、皇帝、武将和文官等多个利益集团,所以并不简单。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吕夷简对宋仁宗说:“陛下,宦官监军制度不能取消,我们只需重新选择忠诚老实的宦官去军营就行了。”
宋仁宗问道:“那你认为应该由哪些宦官的头目来推荐合适的人选呢?”
吕夷简此时狡猾地回答:“根据祖宗的规定,外臣不能与宦官结交,我与宦官们也不熟悉,不如陛下颁旨让各个宦官的头目推荐适合的人选。但为了确保人选质量,规定推荐不合格的宦官,推荐他的宦官头目要与他同罪。”
宋仁宗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天就根据吕夷简的建议颁布了旨意。第二天一早,宋仁宗就恍然大悟。那些宦官头目们害怕推荐不当,纷纷磕头请求撤销宦官监军制度。事情就这样,在百官们多次劝谏未果的情况下,通过吕夷简的一计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事后,宋仁宗召见吕夷简,问道:“你一开始是不是就想取消这个制度,为什么又劝我不要取消呢?”
吕夷简回答:“我之所以想出这个计策,本意是让宦官们主动提出来取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纷争。虽然之前我没有告诉陛下实情,但这也是为了让这个计策能够更好地实施。”
宋仁宗深感吕夷简说得有理,并对他的高明之处赞叹不已。吕夷简的这一举动使得朝堂上的百官们佩服不已。
吕夷简在相位上任职了二十多年,面对各种困境都能游刃有余,这确实显示了他超凡的智慧。《宋史》对他的评价是:“在天下大事上屈伸自如、行动谨慎。”吕夷简的智慧并非一般,他的谋略含有很多操术。这也是他被称为“权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