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是盲目的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以达到熟练。”
在临帖的过程中,启功先生的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临到一定阶段,突然很想再看看《九成宫醴泉铭》的序,曾经很认真的学习过它。
这次再学习,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临习过程应该是:发现—临习—记忆。
简单的说。
发现
就是“读帖”的过程。
即对范字进行细致的观察、揣摩、分析、对比、研究、品味、记忆、理解、消化的过程。
读帖主要培养的是观察能力,只有深入的读帖,临帖时才能胸有成竹。
临习
分为“摹帖”和“对临”,由于之前摹写过一些欧体的千字文,不算正宗,只能算个练笔,所以我进入对临比较快,但对临过程的难度比较大。
临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稍微放松一些,也熟练一些,最近这段时间的对临的状态还不错,有了一定的“把控”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想要“背临”的基础吧。
记忆
临帖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准确,二是熟练。准确是质量要求,熟练是数量要求。
想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靠记忆。在记忆原帖的基础上背临,就是自然过渡的第三步。也是将来走向意临乃至创作的必经之路。
“背临”是最能考查书写者记忆能力的方法。背临的最终目标,就是不看原帖,不照范字也能临写得惟妙惟肖。
确实很想背临。这种欲望以前从来没有,看来经过时间的累积,变化还是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
那么别犹豫,就从今天开始吧。
先贴这几天的对临。
再贴今天的背临。
我是把原帖的字先认真的看一看,记住笔划的位置,笔触,顿笔,以及字的整体结构等。
之后放在一边,开始写自己的。每写完一个字,再对照原帖比较一下,再写下一个。
从简单的开始,每个字多写几遍,比较熟的写得少,如“二”、“之”,不熟的多写,如“功”。写足一页纸。
下面是找出来比较像的字。
有了和刚开始“对临”时候相似的感觉,要很用心很专注,才能写得比较像。
一点一点来,量变确实能够积累质变,只有先做,并且坚持了一段时间,才会有感觉。
感到受益,回头看到自己的努力,同时看到了改变,于是又强化了坚持。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继续加油吧,亲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