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145(十月第五周)
读书笔记145--《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大师的吐槽书
2020年9月21日第1次阅读
可读性65分
亨利•明茨伯格
陈春花、樊登、肖知兴、刘润、姬十三……,这本书的推荐名单不可谓不豪华,可能是自己水平有限,实在是没看出来,这本大师吐槽MBA、吐槽流行管理模式等等的小文集,有什么值得这个豪华的推荐,只能深深佩服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市场运作能力,深深佩服明茨伯格这个大师招牌的闪亮。
这本薄薄的小书,里面没有系统的逻辑架构,更像是大师的日常微博随笔,有些隐喻颇有精妙值得效仿,但不是什么系统性的管理学著作,大家尽可以将之当成公众号文章合集来看。全书40多个小故事,我们不妨将其分成3个逻辑块阅读。
一、 关于管理者
关于管理者的定义,三位大师的不同观点颇为有趣,我们来罗列下: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者类似于交响乐团的指挥,在他的努力远见和领导下,单独演奏时声音嘈杂刺耳的各种乐器,融汇成一个整体,合作出和谐而动听的音乐。不过指挥家的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作曲家,指挥家只是诠释了作曲家的曲子,而管理者既是作曲家,又是指挥家。
苏恩•卡尔森说: 把CEO看成木偶剧里的木偶,好几百人牵动着绳子,迫使木偶按照他们的意愿做事。
伦纳德•赛尔斯说:管理者就像彩排中的交响乐指挥家,努力指挥出优美的乐章。乐团的成员有着自己的各种困难——舞台工作人员会搬动乐谱架;忽冷忽热的场地温度会让观众不舒服,也会影响乐器的演奏效果;赞助商会毫无理由的改变节目单。也就是说,管理者是彩排中的指挥家。
不知道大家对“指挥家”、“牵线木偶”、“彩排中的指挥家”,那个更认同呢?
就我而言,第一个太乐观、第二个太悲观、第三个则更贴合实际。这个世界上哪有完美的演奏?世界上没有同一片树叶,也更不会有同一样的人,不要想着你的“乐队”成员能够统一模式,你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人。就像明茨伯格所说:“只有两种方法可以去了解一个人的缺点,跟他结婚或者在他手下工作”。要学会在“杂色牌”中组成“同花顺”。
作为团队的管理方式,谁如果想一招鲜吃遍天,那他大概率会得到一个大大的教训。我们在学习管理工具、模式的同时,要做好自己原则与模型的建设。菲茨杰拉德说“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二、关于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本杰明·富兰克林:“如果人人都想的一样,那就说明没有人在思考”。
彼得伯格:爱情和科学是一样的,过分专注技术会导致无能。
关于在企业中的官僚主义,明茨伯格打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我站起来,希望分担责任,他们告诉我:拿个号排队等待。”
直到200年以前,放血还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方法,医生在束手无策的时候会给病人放血,有的病人因此而丧命。我们现在已经进步了很多,至少在医学方面如此。
但是管理领域却并非如此,“放血疗法”风靡于管理领域,穷于对策的企业高管们裁掉大批工人,同时泯灭了这些组织和社会的文化。
虽然被裁员工的生活遭受重创,但这一切却会冠以一个彬彬有礼的名字——减员。作为一个制造企业的CEO,你决定把它打造成生产率最高的企业,你只需要这么干——把工厂所有人都辞掉,从库存中给顾客发货,劳动成本降低,但销售继续进行。问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都会说:生产率很高,这对公司也非常有利。
当然,等库存耗尽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有一些不那么明目张胆的方法可以用来实现这种生产率——削减研发经费、减少维护成本、降低质量,这些措施都会立竿见影的节约成本。
虽然他们最终会毁掉公司,更妙的是这些处理方法简便快捷,不像培训员工、优化流程和开发产品那么费劲。
三、关于专注
西尔维•伯尼尔1984年奥运会上,得到了一枚女子跳水金牌。明茨伯格问她:荣获如此高荣誉的运动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西尔维则讲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是她自己20岁参加比赛的经历。进入决赛之后,她屏蔽了所有人和所有事物,教练、父母和记者、广播和电视及所有可能告诉她比赛状况如何的消息来源。她说在自己当时心里,没有对手、没有喧闹,只有自己的跳水动作,其他别无他物。
当在最后一跳后浮出水面时,西尔雅无从知道她是获得了金牌还是毫无所获。
而这,可能这就是她获得金牌的原因。
希尔雅当然想成为最佳,因为每项奥运会比赛项目只有一枚金牌,但是她到达这一目标的方法是:尽她最大的努力与自己竞争。
专注是一切伟大成就的要素之一,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伟大成就,也没什么信手拈来的长期增长,所有成功的企业,除了一个绝妙的战略之外,更多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与日常经营的聚焦,一个实体企业热衷于金融,一个企业家热衷于电视出镜都大概率的会失败,在我们的企业经营中有没有这样的只注意对比,却没有踏实的关注自己的产品?
我想,这个答案大家心里都有吧。我们的维护平台、工程项目体系才是我们的产品,才是我们跳水的空中动作,才是我们获得金牌的底气所在。
2020年10月19日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