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名词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之前的大部分刻板印象都是例如男主外女主内,女司机驾车技术不好,漂亮女生爱花钱等等。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是为了节省自己的认知资源和时间,这样方式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耗费最少的认知去认识某个事物或者群体。可是这样认识方式也会带来危害,我们无法了解事情的根本。
有人思考过我们对父母是否有刻板印象吗?相信在每个孩子心目中父母都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因为从小时候我们就在他们的保护之下长大,他们会尽可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我们也非常安心享受着这一切。但是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上学了,离开了我们曾经放心依靠的父母和遮风挡雨的家,之后工作,更是很少回家。在这期间,父母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了解。
小时候的我,独自和母亲在家,因为父亲要出去打工,直到我自己工作之前,我似乎都没办法理解父亲所谓的爱是怎样的,在我心目中父亲的大男子主义也是我不能接受的,但是慢慢的,我通过和父亲聊一些他小时候的事情,似乎让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今天的他以及他的处事方式。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日子过的很苦,所以他默默发誓,以后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过苦日子,于他而言,所谓爱就是拼命的挣钱,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父亲因为穷,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人看不起他,以至于现在,他的自尊心还是很强,不允许自己被批评,总是觉得不能被人看不起。
我的母亲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照顾家里的大小事情,干各种又苦又累的活。如今的我很年轻,也很有力气,但是母亲却很少让我做事情,她并不是认为我干不动,只是不想我像她一样受苦。母亲喜欢家里的东西多多的,喜欢什么都留着,旧了也不舍得扔,这样的习惯不是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却是支持他们活到现在的生活方式,过去的苦日子使攒东西成为一种生活本领。
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范围,而环境却是一个人发展的落脚点。一个人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会成为怎么样的人,当你开始了解一个人背后的故事后,你也就明白为什么他如今会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许父母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但是确实他们一生积累的宝贵财富,无价之宝。
父母在我们面前总是会展现他们坚强的一面,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可是他们不仅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角色,但是我们却很少见到。我们对父母的认识是不是也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呢?如果我们在多用一些时间,多用一些沟通,是不是我们也会发现我们不曾认识的父母,任何一段亲子关系的存在可以靠血缘存在,但是只靠血缘的亲子关系是无法得到进一步亲密的,我们依旧需要沟通,依旧需要理解,依旧需要打破我们对父母原本的刻板印象,也许就从了解他们的过去开始,也许就从跟他们介绍我们身边的趣事开始,也许就从心平气和和他们说话开始。
我们之所以会轻易的和父母发脾气,那是我们总是觉得父母是特别的,他们是不会离开我们的,总认为他们生我们养我们,会是最了解也是最理解我们的人,所以在父母那里受了委屈的我们似乎更加不能接受,又似乎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但我只想说,父母也是人,他们对你的认识也很有限,况且你也没有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了解那个变化飞快的你,而你也没有去了解早已追不上你步伐的父母。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存有更多的理性,而把感性的思想尽可能的摘除,在能够尽可能控制我们情绪的前提下发自内心的去了解我们的父母,改变我们对父母的刻板印象。
以上仅是以我个人经历的个人观点,如果能为您解开一丝疑惑,那我很高兴,如果您不赞同,也欢迎抒发您的个人观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