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反驳父母说类似「你是我生的所以你都得听我的」的话?
看到问题时,心里不禁感慨这孩子是有多无助才会在网络上问这个问题?
不知道你是不是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无助。
面对父母一句“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就得听我的”压得无法动弹,仿佛你不听从他们的话,不顺服他们的安排,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误的。
那是不是父母把我们生下来,我们就得无条件地服从安排吗?
中国沙盘游戏实战专家赵玉萍在《亲子关系的重建》一书中指出:孩子虽然是你生的,但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们是社会人,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权利。
一、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前几天在群里看到一个扎心的视频,一个中学生因不满父母的教育,一怒之下爬上楼顶,想要轻生。幸好,最后在民警和消防员的耐心劝说下,顺利把孩子救下。
但群里的父母们却炸开了锅:有些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难教,说几句也不行;有些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容易,学习压力大……
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与孩子冲突不断归根到底都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特别是当孩子和父母的认知存在偏差时,这种冲突会更加明显、频繁。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会逐渐形成属于的自己人格和意识,但当他们的意识与父母的存在差异并且得不到尊重时,孩子们希望通关反抗来打破父母的强权,于是冲突就会不断产生。
二、你的认为只是你认为而已
在电影《狗十三》里,中学生李玩平常和爷爷奶奶一起,爸爸再婚后和继母住一起。一天爸爸送给李玩一条小狗,刚开始李玩并不接受,后来李玩和小狗建立了深厚友谊。
但因为一次疏忽,爷爷把狗弄丢了,于是大人们买了其他礼物,以此来替代小狗,他们都认为,小孩子哄哄就好了。当李玩不接受礼物,于是他们又买了一条相似的狗狗,想要骗过她。
最后李玩的情绪爆发了,觉得没人在意和尊重自己的想法,反而是认为她在无理取闹。
在这件事上,大人们都出奇一致地认为是李玩不懂事,狗丢了就丢了,大不了再买一只就好。
但其实大人们的认为都只是他们认为而已。
不知道身为父母的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想法,小孩子哄哄就好,哄不好就打骂,反正听从服务就对了。
对于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不会听也不想去听,直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忘记孩子是社会人的实事。
要知道,孩子先是社会人,之后才是你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父母不断剥夺孩子的权利,对孩子不是打骂,就是各种语言上的讽刺、诅咒等等,最终害的还是孩子。
所以你还会用“我认为该怎么样”的心态来教育孩子吗?
三、打破认知,重建亲子关系
既然问题已经出现,用逃避或者无视的态度来应对,那只会加深父母与孩子间的摩擦。想要拥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你需要打破你现有的认知,将孩子视为一个社会人,才有改变,重建亲子关系的可能。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给你推荐以下5个建议:
1.摒弃不合理的观念,放手推开孩子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所以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要把孩子都保护得好好的。”不知道身为父母的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想法。
但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所以想要重建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这些扭曲的、错误的观念都必须摒弃。
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不断被推开实现的,所以对于父母们来说,一定要舍得推开孩子,让他们去感受属于自己的人生,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而不是以为了孩子好为由,把孩子牢牢地栓在身边。
2.不给孩子打标签,树立合理的认知
隔壁家3个孩子,大女儿准备读初中,二女儿和三儿子在读幼儿园。因为在只有大女儿一个孩子时,爸妈都将所有的爱给了她。
当二女儿和三儿子相继出生后,爸妈俩忙于工作,就让大女儿帮忙照顾好弟弟妹妹。在每次争玩具时,爸妈们会经常对大女儿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妹妹弟弟。”
到现在准备上初中,大女儿的成绩并不怎么好,但听得最多的不是鼓励,而是各种谩骂和贴标签。
长期下来,大女儿变得越来越叛逆,很多时候不和妹妹弟弟玩,甚至还会大声反驳妈妈的话。
青春期的叛逆是很多孩子都会有,不过不能把孩子的问题都归结到他身上。
相信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被贴上蠢、无理、没知识等等标签,而自己付出的努力却不被肯定和尊重,真的会压垮孩子的心理。
3.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对于原生家庭这个词,最近几年渐渐被人们所熟知。随着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很多父母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表示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喜欢自己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但其实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发现,自己痛恨的教育方式都会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同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然后又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告诉自己下次一定不能这样对孩子。但到了下次,结果还是一样,如此反复,有不少父母会陷入原生家庭的泥沼里。
其实原生家庭固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得看你自我改变意愿的强烈程度。
换个角度想想,或许父母在当时是竭尽所能地对我们好,我们为何不愿换位思考下?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你能体会到父母的难处,从中得到解脱,获得心灵的自由。
4.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孩子和一个面目表情的妈妈在一起,或者和一个经常和孩子互动的母亲在一起,以观察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程度。
结果可想而知,当孩子面对一个面目表情的妈妈时,会经常不知所措,甚至害怕得大哭。但当一个表情丰富,能和孩子经常互动时,孩子会经常笑,还会大胆去尝试新事物。
所以安全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5.多与孩子沟通
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和妈妈的亲子关系并不好。妈妈经常忙于工作,忽略了朱朝阳的心理需求,母子间很少交流。
在妈妈眼里,朱朝阳的首要任务就是读好书,至于人际交往什么的都不需要。而且作为儿子,就应该听从母亲的安排,妈妈说的都是对的,妈妈所做的都是为你好的。
长期下来,朱朝阳变得沉默不言,甚至有点冷漠。
很多时候,孩子其实要的并不多,想有一个人好好的说说话,听听自己的心事,已经很开心。
奈何中国式父母都是内敛的,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不懂得如何好好地和孩子交流,敞开心扉。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有一个平常心,好好地和孩子交流。
结语、
一个人的认知是支撑他人生的杠杆,正确、合理的认知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但如果父母与孩子的认知存在偏差时,冲突、矛盾也随之发生,所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由正确的认知开始。
如果你在亲子关系方面存在疑惑,推荐你看看《亲子关系的重建》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