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西的人物形象
构成整个《边城》的最重要一点,莫过于这些灵动的人物角色。其中最能表现全文概要、促进文章发展的莫过于翠翠、老船夫、天保傩送两兄弟这几个主要人物,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美德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沈从文通过对这几个典型乡村平民的普通生活状态的描画,表达了他所构建的理想化的乡村世界。
(一)20世纪早期的乡村女性形象——翠翠
在那个时代的那个地方,翠翠与当今城市中的审美大有不同。沈从文在写翠翠时,特意强调了她独具韵味的自然灵动,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是吸收自然精华成长起来的,她身上有着尚未被污染的灵气,正是这股自然的灵气,吸引了同样未受污染的二老。翠翠的美是朴实无华、天真坚韧的,与如今所谓“白幼瘦”审美形成鲜明的对比。翠翠的美是内外兼修、灵肉共具的,“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撑渡船的简单生活赋予了她一颗毫不世俗的心”,正是这种毫无心机的人格魅力,表现出沈从文美的理想,最终造就出翠翠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文学地位。翠翠的人生是美丽善良的,但最终却引向了毁灭。就像这里的一切美好宁静,经受了老船夫、翠翠母女、天保傩送两兄弟等等的悲剧,最终呈现的是悲哀无奈的宁静。
沈从文将一个浸染在古风环境中的小女孩写得极有诗意,无论是翠翠本身朦胧的诗意美还是最后结局的诗意悲,都代表了作者本身认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境界。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无论如何,翠翠确确实实带着美丽脆弱的悲剧色彩。
(二)保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老船夫
老船夫作为翠翠的祖父,翠翠身上呈现的美好品德也能在他身上得到体现。祖孙二人静静守着一条江、一艘船,恬淡地影响周围的人们。老船夫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牵挂翠翠的将来,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他的唯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她和老船夫不贪财、不嫌贫、不偷懒,乐于助人,在这两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淡泊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船夫淳朴厚道,一生恪守本分。他并非富贵人家,生活也十分拮据,但他清贫得有骨气。老船夫有着坚定的人生信条:“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他并不贪财,面对来来往往的渡船的人,莫须有的蝇头小利他拒绝得直截了当,但却前前后后送了不少东西给过路人。他始终坚持自己见义让利的原则,遵循对公家的承诺,也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老船夫身上闪耀的光芒,也正是农家最原始、最淳朴的人性美。另外,老船夫身上还具有中国人格外推崇的“敬业”光芒。他平凡朴实的一生时光里,这条渡船,这根渡绳,陪伴了他绝大多数的指针循环。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似乎已经与这条船融为一体,默默地守在江边,守着翠翠,守着来来往往的过路人,守着安宁的茶桐小镇。
(三)坚定决绝的二老
天保、傩送兄弟俩同样也作为《边城》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贯穿了全文始终。当然,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们与翠翠的纠葛。他们是翠翠美好情愫诞生的起点,也是最终翠翠爱情悲剧的终点。从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中,也不难看出二老身上的坚定与决绝。在爱情故事的开始,傩送与翠翠一见钟情,本是一个浪漫的开端,却由于翠翠骨子里的羞涩懵懂,过程的推进变得尤其困难,却让这段感情蒙上了原始的浪漫。
傩送本人带有乡村中的坚定质朴,这一特征让他在面对感情时也比较果断。在他面对碾坊给出的高昂诱惑时,毅然决然地坚持选择了翠翠,他视自己和翠翠的感情如珍宝,少年人质朴却坚定的心意可见一斑。然而,由这份坚定导致的决绝,是最终悲剧的根源。在唱歌求爱后,天保知道自己比不过弟弟,最终选择了离开这片伤心地。
不幸的是,在离开途中,天保遇难,丧命江中。得知哥哥去世的傩送愧疚悲哀,放弃了对翠翠的追求,也踏上了离开家乡的道路。这件事在老船夫心中埋下了愧疚的种子,最终含恨去世。突然,平静的边城剩下了翠翠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和她无疾而终的爱情,以及不知是喜是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