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的音频要讲的是,当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时,有哪些招数能够让企业在争夺注意力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在现在时间比金钱更贵的世界,许多企业管理者都在为竞争的压力和日益增加的复杂度而焦虑——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产品不断丰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渠道也常常在翻新——但是管理者们更应该意识到的是,消费者也在承受着同样的压力,却在管理时间和注意力方面更加的无力。
所有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不但不能变得更多,研究显示它们可能还会变得越来越少。虽然我们开始运用各种过滤机制来分配时间和注意力,比如说利用邮箱分类系统、时间管理软件,还包括借助购物网站上面的点评,以此来节省时间。但当对注意力的需求和各类媒介的数量增加时,我们对所有事物投去的注意力质量都会下降,即便我们把所有设备都关掉,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不过作者说,时间和注意力可不是一回事。举个例子,如果消费者能够耗费更少的注意力,他们往往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
许多关于购物体验的研究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和有多个队列齐头并进相比,在排队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个队列,购物者会感觉花的时间更少。因为如果只有一个队列,顾客就可以把注意力花在别的地方,而不必再去注意他们这队是不是最快的,或者是否需要换一个队去排。
因此,作者根据消费者花费时间和注意力偏好的高低程度,用坐标轴划分成了四个象限。从上到下是注意力花费偏好依次递减,从左到右是时间花费偏好依次递增。以此来评估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最右上的象限被称为“动力”象限,也就是时间吸引者。消费者自愿为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
左上角被称为“便捷”象限,是时间节省者。消费者愿意投入注意力,但不想投入时间。而且这里的注意力通常指的是关注如何节省时间,而非投注到产品或服务本身。
对于处于右下角“习惯”象限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为其投入时间,但不愿意投入注意力。比如他们去超市买东西,这周跟上周买的东西可能完全相同。
而对于左下角“价值”象限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既不愿意投入时间,也不愿意投入注意力。
管理者们往往会以为他们的产品属于或接近动力象限,但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出现。即便是一些成功吸引了消费者时间和注意力的活动也容易过时,必须不断推出新的花样,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转移。
其实更加可行的做法是,不要再盯着动力象限,可以在其他三个象限动动脑子。换句话说,不要贪图在注意力经济里占据一席之地,可以想想新办法,比如是否可以通过为消费者节省注意力来赚钱。
作者提供了四个模式的例子:
第一个、时间吸引
在这方面的创新不仅仅指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对投入时间和注意力的消费者提供奖励,给他们重复使用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品并不一定要占用消费者大块的连续的时间,他可以每次都占用一部分时间和注意力,但经常发生。比如说偷菜游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玩家通过投入时间和注意力获得奖励,一段时间不玩就会受到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并不严厉,否则玩家会彻底离开。这些奖惩只是一点小小的动力机制,给玩家一个常常回来的理由。
第二个、时间切割
这一类型的创新是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提供价值,能够更好地利用使用者的时间。传统的产品创新往往是不断在产品上叠加新的功能和特性,而时间切割则是将产品或服务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碎片。
第三个、时间转移
一些产品和服务不能被切割,比如电影,但奈飞(Netflix)的实践证明在这个领域仍然大有可为,比如它做的在线DVD租赁创新,不是省下用户去音像店的时间,而是基于数据分析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将用户花在挑选影片上面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时间转移方面创新适用于一些必须在特定时间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这类创新可以打破这种限制。
第四点、自动驾驶
这里所说的“自动驾驶”是打引号的,代表你用习惯去使用的时间。也许最令人意外的创新和机会就存在于那些使人们无需花费注意力的方向中。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我们确实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自动驾驶”状态。研究发现,当我们承受的压力越大,我们越容易跟着习惯走,围绕习惯形成的惰性和持续不断的外在干扰,常常使我们连想做、甚至需要去做的事情都不去做。
如果有一个企业能够帮助顾客形成良好而有用的习惯,或者在必要时帮顾客打破惯性,这个企业就会收获一大批心怀感激的忠实顾客。
总结一下,如果你学会从时间和注意力的角度进行思考,就能够很快改变你思考产品服务、消费者行为,乃至思考商业模式的方式。不妨去试一试时间吸引、时间切割、时间转移或利用自动时间的模式,来创新你的产品。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中欧商业评论”《当时间成为最稀缺资源,这四招让你在注意力的战场杀出血路》(英文原文链接)作者是Adrian C. Ott。文章经本公众号编辑发布。
未取得授权,仅作为学习记录,侵权告知即删除。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