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十则。
1、原文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fú)!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冉伯牛有病,甚重。先生去问病,在屋之南窗外握他的手和他为永诀。先生说:“丧失了此人,这真是命啊!这样的人,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会有这样的病啊!”
傅佩荣注解
伯牛生病了,孔子去探问他,从窗户握着他的手,说:“我们要失去他的,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得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得了这样的病!”
伯牛即冉耕,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七岁,名列于德行科。
冉伯牛德行非常好,只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知道他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因为他在《论语》中一出现就生病了。“问”在古代是探病之意。“自牖执其手”,有人认为这是孔子在为伯牛把脉,此事并非不可能。
“亡之”是指要失去他了,冉伯牛德行这样好,却身染重病,孔子当然感到很遗憾。可参考“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2.5】)一语。
“命矣夫”,这一句比较重要,“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不是人的理智可以说明的。“命”是被动的、盲目的、无可奈何的命运。“天命”则是人们自觉的使命,可以归之于天者。
孔子学说的重点之一,是使人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仍可领悟自己的天命。可参考(【2.4】)。儒家的思想就是要从命运里看出使命。
人生在世一定有其命运,包括出生的时间、地点、家庭环境、背景、成长过程以及最后的死亡。这样的命运任何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无论你喜欢与否。既然如此,作为一个人,会思想,会选择,又有什么用呢?孔子于是提出了使命,使命就是不管命运如何,都可以选择自己要往哪里走。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伯牛在孔门弟子中,德行仅次于颜回和闵子骞。所以对于孔子来说,这样一个好学生得了不治之症,将要亡故。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如此德行出众的人,竟然得了如此重的病,只能归结于天道安排如此了。孔子也只能用重复的慨叹来消解痛心之情。百度了一下,出于这个典故,还衍生出了“伯牛之疾”这样一个典故,来泛指人患了不治的恶疾。
4、弘丹学习心得
冉伯牛的名字和事迹第一次出现在《论语》里,我们对他的德行和学问没有机会了解到。冉伯牛名列于德行科,说明他的德行是非常好的。可惜他在《论语》中一出现就生病了。
古人常说“死生有命”,正如傅佩荣老师在注解里讲的“命”是被动的,我们无法决定出生的时间、地点、家庭环境等,也无法决定最后的死亡。
我们能把握的是生活在世上的这段日子。当你活在世上时,你可以决定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活出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或者无悔人生,当你无可奈何逝去时,也不至于太遗憾。